再说‘易’

2022-08-18 12:22:02
标签: 杂谈 文化

   勿拥致疑,有据可查、一脉渊远流长、绵延不断的文化与文明仅是‘华夏中国’。源此,《易》几乎是较完整的源头。

   《易》,流存致今的历史与实质就说明其广泛的适应与实践价值的无可替代。因为《易》就是人类最早的认知意识和认知逻辑集累,据史是从‘河图洛书’起由‘伏羲’开创。《易》是流传致今天最完整、最成系统的、对‘河图洛书’的解析,当然是‘河图洛书’衍进到‘八卦’以后。

   《易》解决了‘河图洛书’的平面认知,也解决了‘八卦’的六爻定位的局限,提出了‘360度’立体解读世界事与物的认知切角的开创。以致后世的‘老子’有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延续认知逻辑,到今天我们才读出了《道德经》。

   遗憾的是,《易》从诞生已来就很少被后世的人们完整地、系统地、完善地、合适地解读,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仅以己用所解释罢了。解读《易》的功利意识远多于其人文意识,这就是历史的局限。

   《易》以‘阴、阳’立图,即‘太极’加入了合和。这就是‘老子’的《道德经》的理据源起,于是就‘一生二......’、太极里有阴阳,而后阴阳合和而成太极;此太极就表述的是世界。

   《易》以六爻起述,于是六六大成而出360度解析事与物。这就给出了立体解读世界的切角,也就是述说的多角度解读世界事物的合适逻辑。阴、阳看似互为矛盾与冲突,其实在太极的世界里也同时是互为支撑、互为影响并且互相奉献着。

   只不过:阴以单一简单而初促生发、阳以繁复拥众而续衍创进。这就是辩证思维,比西方意识早诞生数万年。《易》的内涵总结而述就是:‘合和与奉,互维共享。’。这里,还有个‘习惯与传统’的内涵。阴之初的单一和简单,阳以续的融合与包涵,其实共同拥有在世界。

   阴是初生的基础,阳是光明向前的方向和加强立点。总之,《易》的认知逻辑倍行而无可替代。这就是自然的逻辑,遵行五千年也就如此。以一始之,就有了‘自强不息,辩证思维,秉真求实,以人为本,自我超越,宽大为怀。’。

   陋以此认知,求同存异。

 真龙男人(真诚的中国男人)

2022年8月18日13:43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前一篇: 随意说 后一篇:差异性与同一性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