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专生到研究生——周楼胜的艺术之梦
(2010-05-22 09:39:24)
标签:
考研竹笛安庆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周楼胜安徽省文化 |
从中专生到研究生
——周楼胜的艺术之梦
这位穿着朴素的小伙子叫周楼胜,熟悉他的人叫他“小楼”,是安庆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音乐系2001级的学生。
1、梦开始的地方
周楼胜今年25岁,1980年出生于安徽省贵池市东至县胜利镇一个贫穷的农家。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周楼胜在艰苦的环境中逐渐长大,也在耳濡目染中渐渐知晓了读书的重要性,从小学到初中,周楼胜一直以十分优异的成绩报答着父母。
1994年,周楼胜中考以总分465的高分被铜陵师范学校录取。465分,这在当时完全可以上当地的重点中学贵池中学,但是14岁的周楼胜知道,自己早一点工作就意味着可以为父母早点减轻负担,况且家里还有仍在读小学的弟弟,懂事的周楼胜选择了上中师,准备师范毕业后做一名老师。9月,周楼胜第一次走出了那个落后的县城,他来到铜陵,当这个来自贫穷乡村的少年站在铜陵市长江路繁华的街市上就禁不住内心的茫然,茫然之后的是初来城市的新鲜和激动以及陌生的恐惧,是的,对于一个初来城市的乡村少年来说,所有的理想和憧憬与自己的处境都是那么的不切实际。
在铜陵师范读书期间,周楼胜是一个刻苦勤勉的好学生,他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积极参加课内外活动。铜陵师范开设的音乐课是他最喜爱的课程之一。以前在老家时,他曾和隔壁的一位年纪稍长的大哥学过竹笛。隔壁的大哥没有正规学过什么音乐,只会吹奏《东方红》一类的老歌曲,但是在年幼的周楼胜眼里,隔壁的大哥已是相当了不起的人物了。在周楼胜的一再央求下,隔壁的大哥手把手教会了他一些简单的曲子,这也使他对音乐有了很大的兴趣,在学习之余,他总是要拿起那支破旧的竹笛自娱自乐,也为大家演奏了不少优美动听的曲子。
三年的铜陵师范生活,使得周楼胜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走向成熟。在这里,有众多的良师益友支持和鼓励着他,他的语音老师张雪英是国家一级普通话测试员,曾经在北京广播学院进修过。张老师在发现了周楼胜有得天独厚的嗓音条件后,领着他向专业播音的方向发展,不久后,铜陵电视台领导看他具有很强的挖掘力和可塑性,决定留他在电视台做新闻播音员,但暂且没有正式编制,属于人事代理。此事经过周楼胜和家里父母认真商量后, 一向忠厚本分求稳的父母亲硬是让他放弃铜陵有线电视台的那份工作,回到有正式编制的东至县姜坝初级中学任教。周楼胜是个孝子,最终向父母做了让步,回到了故乡的母校做了一个语文老师。
离开城市后,周楼胜才发现原来一颗追求的心就像方向盘失了灵,每天课堂上课,课下吃饭,业余生活顶多打打篮球,原先心存的一些理想渐入泥塘,难道自己一辈子就呆在这个落后的小乡村教书?周楼胜脑子里几乎每时每刻都在百无聊赖中重复这样一个问题。
2、与艺术之神的亲密相见
两年以后,一天正在看电视的周楼胜从荧屏上看到一档“笛缘”节目,讲述的是竹笛演奏家马伟强的事迹,马先生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他。
凭着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竹笛演奏技巧的初步掌握,周楼胜慕名来到安庆找到了马老师的家,马老师看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一副诚恳勤勉的样子,当即收下他,并给他定下了目标: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上大学!尽管有些笛子演奏基础,系统科学的训练还是使得周楼胜在专业上涨进不小,马老师建议他以竹笛为自己的主修专业,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
周楼胜此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若要学习竹笛,来回于两个距离较远的地方,很不方便,况且,若要一门心思把全部的精力放在竹笛上,自己的工作就要被耽误,工作丢了,靠什么养活自己?而就在此前不久,他接到东至县电视台的正式调配录用通知,台里准备在5•1后让他主播新闻节目。是继续追求艺术还是选择当播音员? 周楼胜最终选择了前者。
有人说艺术是贵族的奢侈品,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学习艺术的巨大开支,在做出了艰难的抉择之后,周楼胜凭着对艺术的一腔热忱开始了艰苦的求索过程。放弃了县电视台相对优裕的条件之后,周楼胜毅然决然地只身来到安庆市,租住在一个廉价的房内,一门心思地把精力放在了专业的学习上,可是这时一个大难题也随之而来,辞去工作的周楼胜生活费没有了来源,而他又无法开口向家人讨要!当初辞掉令人羡慕的铁饭碗也是和家里人经过激烈斗争的,在父母看来,儿子简直就是疯了,好好的工作不干,偏要去吹什么笛子?为此,周楼胜心里有一种深深的愧疚感。没有生活费来源的周楼胜一筹莫展,马老师了解到他的境遇后,主动和广播电台的熟人联系,帮他找到了新闻播音的临时工作,这样基本解决了生活费用,轻车熟路的周楼胜很快适应了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成天来回穿梭于自己的宿舍和广播电台以及马老师家。
音乐高考不但要考竹笛一门专业,还要考乐理等知识,这样,马老师就把教周楼胜乐理的任务交给了自己在安庆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音乐系做老师的妻子刘蕊身上,而刘蕊老师也乐意教这样追求上进的学生,夫妻二人共同担起了教授周楼胜音乐专业课的任务。马老师和刘老师无私的敬业精神也时时刻刻感染着周楼胜,他山的砺石在充沛的情感融合中愈加晶莹,在外人的眼里,周楼胜俨然就是他们家的一员。
2000年12月,离高考还有7个月,马伟强老师开始着手安排周楼胜的文化课的复习,他把周楼胜介绍到安庆龙门高中学习,校长在得知他的具体情况后,为他免了一大部分学费。在高考冲刺的最后几个月内,周楼胜白天去龙门高中上文化课,上完课匆匆赶往广播电台录制节目,晚上还要去马老师家学习专业课,那些日子,周楼胜脑上的一根弦被绷得紧紧的,一刻也不敢放松。
安徽省艺术类音乐加试考试每年一般都安排在4月份,经过前期艰苦的努力,有了一定底气的周楼胜只身来到加试地点安徽师范大学,这一次他没有让马老师失望,以总分77•74分的优异成绩在所有考生中名列前茅。这就意味着他可以报考安徽省最好的音乐系——安徽师范大学音乐系,可是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他却选择了安庆师范学院音乐系,在他的眼里,马老师是安徽省最优秀的竹笛演奏专家,他还要留在安庆跟着马老师继续学习深造,还有就是他在安庆广播电台打过工,留在安庆可以通过继续打工来解决自己的生活费。
2001年7月底,高考的文化课成绩公布出来了,周楼胜考的不错,9月中旬,他正式成为了安庆师范学院音乐系的一名本科生。
3、我的大学
带着电台十位同事每人借助的300元现金,周楼胜来到安庆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报到,3000元,这只是学费的二分之一,不熟悉他的人哪还知道这是他向十位同事借的。此后,他凭着给电台打工的收入用了十个月还清了十位同事3000元的借款!
来到安庆师范学院学习后,一向严谨的马老师又给他定下了新的目标:报考研究生!
周楼胜面前没有退路,通向艺术殿堂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通过不懈的追求和超乎寻常的毅力而取得。为此,他给自己制定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并按照计划稳步向前迈进。对于一个没有上过高中系统课程的学生来说,英语的学习是一大难题,而考研时英语成绩是起到关键作用的,既然心中已经升腾了那份希望的火焰,就一定要让信念不灭,更重要的是他不能辜负如同父亲般的马老师一片赤诚之心。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周楼胜拿起了高中英语教材,从一个个单词、句子背起,再到语法,结构,在冰冻的寒夜里,他总是不知疲倦地复习各样的教材,经过几个月的鏖战,他硬是凭着愚公移山般的赤诚和执著系统地啃完了高中英语教材,然后再以超人的毅力进入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就这样,他在读本科3年级时,顺利通过了英语4级的考试,优秀的英语成绩是他报考研究生的重要砝码。
周楼胜上大学之后依然是马老师家的常客,马老师爱才若渴,把很大的一部分精力放在了对周楼胜的专业培养上,并时常通过各种手段暗中资助他。大二时,为了解决周楼胜的生活费,马老师又介绍他去了安庆电视台当新闻播音员,加上他在广播电台的那份工作,每个月的收入基本上能维持生活了。
艺术学院有着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术氛围,周楼胜勤奋好学,专业上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物质的贫穷毕竟是暂时的,一个人生存的真正意义是对精神上的矢志追求。忘却物质贫乏的周楼胜徜徉在艺术的世界里,终日以书为琴,以笛为弦,弹奏出优美动人的曲子来。
在艺术学院老师们精心栽培下,周楼胜于2002年元月参加了安徽省首届“敦煌杯”民族器乐大赛,在所有的参赛者中,他年龄最小,却拿了个二等奖。两年后,在安徽省第七届艺术节中,他演奏的《鹧鸪飞》又一举拿下了此次竹笛组的唯一一个金奖。“婆娑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他所在的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金根山和副书记江陈宝给了他很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关怀。金院长爱生如子,见面时总是询问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一再鼓励他参加考研的备战。领导育才爱才心切,这更加激发了周楼胜考研的愿望和决心,然而任何有决心而不付诸实际行动的人其结果可能是失败的,周楼胜明白这一点,他付出了比常人想象的多的汗水。
艺术学院一贯就提倡学生要学以致用,鼓励他们多登台展示自己的才华。在学院举办的多次晚会中,周楼胜都承担了主持人的角色。他的声音圆润浑厚,质感强烈,给人以一种亲切稳实之感。当然大家更爱看他的出色表演,要是晚会中间再穿插他的竹笛配乐演奏,晚会会进入一个新的高潮。
如同他圆润浑厚的声音一样,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周楼胜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稳实地向前迈进。 著名作曲家门德尔松“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旋律令人心醉,翅膀是自由飞翔的象征,这般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欢乐是艺术家追逐的理想。周楼胜在学习中是注重效率的,他喜欢在轻松的环境中将自己调整到最佳的状态,这样学习的乐趣自然而生,有了乐趣学习的效率自然提高。
转眼到了大四,别人都忙着找工作,而此时的周楼胜一头扎进了考研的海洋,在马老师的建议下,他决定报考在中国享有盛誉的著名竹笛演奏家、中国首位竹笛硕士生导师蔡敬民教授的研究生。为了能更好地掌握专业理论,他带着马老师借给他的几千元钱来到南京,拜师在蔡敬民教授的门下进行专业辅导,为了节省开支,他经人介绍在中山陵附近找到一个住宿费每晚17元的便宜旅馆。在蔡敬民教授那里培训了两个月后,心中有数的蔡教授让他回去复习文化课。 2005年元月21日,马老师陪着周楼胜来到南京。在一家宾馆住下来后,马老师着手为周楼胜即将在南京大学进行的文化课考试忙前忙后,看考场、查准考证这些都是细节活儿,一切都被他安排地井井有序。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周楼胜的专业课和文化课考试进行得十分顺利。复试也顺利通过,连他在内,全国只有两位考生顺利闯关而正式被录取为南京艺术学院竹笛专业硕士研究生。
未来的路很长,如今,沉浸在喜悦中的周楼胜又要为他每年15000元的研究生学费而忧愁,大学四年下来,没有向家里要一分钱生活费,他的日常开支都是通过打工取得的,但他仍然欠交学校学费21200元。南京的一家广告公司在得知他的情况后,决定让他来南京时在自己的公司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