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南京》解析

《

扮演日本兵演员 中泉英雄

中泉回应:心情复杂无法用语言表达
作为日籍演员,扮演日兵角川的中泉英雄在拍戏期间就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而且一度崩溃流泪。他坦言,“拍摄时面对这么大规模的一出戏,当时就在想自己演得好不好,拍完后的压力则是不知道观众会怎么看待这个片子,其实我这种心情和其他演员是一样的。”但在杭州首映式上,中泉还是因为观众的反应而流下泪水,之所以会情绪如此激动,中泉解释说:“这种感觉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心情实在很复杂,而且其中某些话的确让我很难过。”
不过,由于大部分观众对影片表示认可,中泉很是欣慰,“以前一直不知中国观众反应如何,现在终于明白自己选择拍这个戏是对的。战争真的很愚蠢,所以希望大家都来看电影。
”但对于一个日本演员来说,接拍这样一部电影难免会担心,回到日本也难免有压力,没想到中泉给出了令所有人宽心的答案:“我以前本来就没有那么多工作,所以也不用担心。”据悉,中泉目前已经和陆川导演签约,接下来的工作重心也将转移到中国。

【南京!南京!】
“我希望这部电影能成为一个坐标,从它开始,以后每当有人说起这段历史的时候,会想起一张张鲜活的中国人的面孔。”
陆川的这句话被他完整地实现在了电影里,影片中的每一张面孔都很熟悉,但又有些陌生,每个角色的背后都站着不止一个人,他们一起构成了这部电影的“群像”。
“中国不能亡!”———陆剑雄
生卒年:1908~1937
【角色印像】中国国民党最精锐部队的下级军官,受过良好教育。日军攻入南京后,他和10万名没有来得及撤离的士兵一起陷入了日军的包围,不愿投降的他连同一群热血兄弟与日军展开了一场无望而惨烈的抵抗。在这个过程中,他保护了孩子也舍弃了情感,最后才是生命,而有一样东西是他至死未舍的,就是他生为中国人的不屈的尊严。
【历史印像】陆川说,陆剑雄这个角色是当时所有中国军人的缩影,“我不需要一个喊着口号、冲锋陷阵的人,我只想说在那段黑暗时期里,至少还有一部分中国人没有放弃抵抗。”
【演员印像】刘烨:“我觉得在战争中以一个军人的方式去死是对的,我和陆川都很满意。”
“拉贝先生,我去。”———小江
生卒年:1914~1938
【角色印像】性格桀骜不驯的青楼女子,太平盛世里被人鄙夷的她们在战争中也一样无助。但当日军索要100个中国女人以充当慰安妇为代价换取救济粮的时候,她第一个举起了手,用牺牲自己来挽救了同胞,一个最柔弱的小人物用最震撼的行为展现了最伟大的人性光辉。
【历史印像】曾亲身经历过南京大屠杀的明妮·魏特琳在她的日记中记载,日本人到她所在的学院抢女子,不然就要以搜查伤兵为由进入安全区,结果“有些妓女主动站起来跟他们走了”。严歌苓在小说《金陵十三钗》中也写到过类似的情节,陆川将这些情节都赋予在小江这个角色上。
【演员印像】江一燕:“虽然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姓名,但她们用自己的身体去完成了救赎。”
“Shoot me(杀了我)。”———姜淑云
生卒年:1912~1938
【角色印像】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教师,大屠杀期间担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魏特琳的助手,和安全区里的国际友人拼命救人,最后易装救下了两个男人,在回去救第三个的时候被发现,最后死在了角川的枪下。
【历史印像】陆川说,姜淑云这个角色一方面是向张纯如致敬,另一方面则是综合了一些中国教师的事迹,因为有一位中国教师在日记里记载,日本兵在一次行动中搜查男人,经过外国人的协商,日军答应有亲属的可以走,有一位老师换衣服救了6个人,最后被日本兵发现打死了。
【演员印像】高圆圆:“我们走进了一段地狱般的历史,演完这部电影,我变勇敢了,经历了蜕变。”
“我太太又怀孕了……”———唐先生
生卒年:1900~1938
【角色印像】约翰·拉贝的秘书,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有美丽的妻子、妹妹和女儿,南京城被攻破后,他一度依靠拉贝的保护,并对日军抱有幻想,为了保全自己和家人,他靠出卖自己人换来了一张良民证,但还是免不了失去一切。最后,他用自己的生命拯救了一个抗日将领,换来了妻子的平安离开,也完成了对自己良心的救赎。
【历史印像】小人物和知识分子的代表,有挣扎的一面和矛盾痛苦的一面,陆川表示,出于对生命价值的肯定和尊重,会更多关注小人物,唐先生就是这么一个人。
【演员印像】范伟:“此前在我印象中,南京是不幸的;但拍完这部电影,我要说,南京是一个英雄的城市,这就是变化。”
“好好吃饭。”———唐太太
生卒年:1910~1989
【角色印像】传统的上海女人,家境甚好,读过私塾,上过洋学校,遇到唐先生便嫁给他,年纪轻轻育有一女。在唐先生被枪决前,她已怀有身孕,带着生命的希望离开了南京……
【历史印像】这个角色是中国传统女性的代言人,温暖且温柔。灾难到来的时候,她要面对失去,要承受痛苦,同时还得背负着延续血脉和坚强活下去的责任。陆川为这个角色赋予的是一个希望,至于这个角色的过去和未来到底如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活下去了,还有她肚子里的孩子。
【演员印像】秦岚:“唐先生死的时候,唐太太肚子里其实又孕育着一个新的生命,中国不会灭亡。”
“活着有时候比死更艰难。”———角川正雄
生卒年:1910~1938
【角色印像】日本进攻南京的部队十六师团中的一名年轻的普通士兵。他趴在距离南京城外两公里的战壕里等候着进攻那座有两千年历史城墙包围的城市的时候,从来没有想到攻陷南京之旅,会成为他的地狱之旅……在那里他会经历他人生中所有的第一次和最后一次……
【历史印像】陆川介绍说,角川这个角色是根据多个日本兵的日记内容综合树立起来的,“角川的痛苦和思考,不是代表日本侵略者中间的一个军人在思考,而是代表所有人在思考,那一刻没有中国人、日本人之分。”
【演员印像】中泉英雄:“这里的人都对我很好,没有让我感到孤独,没有让我想起故乡。”
-----------------------------------------------------------------------------------------------------------------------------
演员有话说
范伟:希望大家忘记过去的我
演惯了喜剧角色的范伟在片中饰演拉贝秘书唐先生,虽然前半部分向日本人妥协,但最终幡然醒悟,并牺牲自己换回中国军官的生命。由于造型特别,有观众甚至都没认出来演唐先生的就是范伟,“我就是希望大家忘记过去的我,”范伟告诉记者说,“片中的造型都是按当时的老照片做的,而且一共换了四五次,才最终定下来。”
秦岚:倒地抽搐成了点睛之笔
秦岚扮演的唐太太是个上海女人,开始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之所以要扮上海女人讲上海话,秦岚解释说:“导演认为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女人更能体现中国女人的特质。”在女儿被日军扔出窗外后,秦岚的表现更是令所有人叹服,“一个母亲看到女儿被摔死,太痛苦,太惊恐,她的呐喊是没有声音的,因为已经喊不出,倒在地上抽搐也成了点睛之笔。”
江一燕:中泉英雄不敢看我眼睛
江一燕扮演的妓女小江被公认为是片中的一抹亮色,尤其是被强征慰安妇后,江一燕的回眸、流泪、眼神都极为出彩。让江一燕印象深刻的一场戏是在慰安所的一段,“我躺在床上看角川,眼神里有死亡也有不屈,但角川不敢看我的眼睛。”据江一燕透露,演完这场戏后,中泉英雄更不敢看她了,他也会偷偷跑到角落里哭,“其实日本演员很敬业,他们真的很勇敢。”


任何一场战争都是由个体的死亡、恐惧、英勇、牺牲或者懦弱构成的卷图,正是这些个体的存在,才凸显出战争的残忍和对人性的摧残。在以往表现战争的影片中,战争的参与者大多都被脸谱化,要么是穷凶极恶的侵略者,要不就是让人欲杀之而后快的叛徒,或者是惨烈至极的受害者。这些电影更多的是去表现一个群体的状态。
而陆川在《南京!南京》中用极具代表性的八大面孔,向观众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南京大屠杀。这八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表现了战争中的人性挣扎。都说在战争面前,所有的人性都会被抹杀。但这八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南京!南京》中却异常清晰,比如陆剑雄的英勇悲壮,唐先生知识分子的懦弱和觉醒,姜淑云女性的柔弱和英勇,小江爱美的天性和自我牺牲的精神……这些人物说不上多伟大,甚至有时候还能从他们的身上找出可恨可憎的地方。但到了影片的最后,却无一例外的会被这些人所表现出来的一切所吸引。正是那些“污点”的存在,才让这些人成了有血有肉的存在,也更能让人感到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1、中国的反抗:陆剑雄
陆剑雄是刘烨扮演的一个国民党军官,在他身上有着鲜明的军人特色:永不退缩。在南京沦陷后,陆剑雄带领着仅剩的部下英勇还击,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激烈的巷战,直至打光最后一颗子弹。陆剑雄在《南京!南京》中的出现,甚至可以说是对所有反映南京大屠杀影片的一种突破,他代表的是中国人的反抗。在以往的关于南京惨案的历史著作和文艺作品中,中国人都是作为受害者存在的,但对于中国人的反抗却几近是刻意的忽略。也因此,在国外的许多作品中,“无能的中国人”是南京惨案的标签。事实上,在南京大屠杀有许多中国普通民众和军人进行了反抗,陆剑雄在《南京!南京》中的出现正是这种反抗的代表。陆剑雄可以说是具有代表性和突破性的演绎,是中国人形象的全新书写,这也为世界观众了解南京惨案这段历史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更重要的是,陆剑雄在经历过一段惨烈的战斗之后,学会了思考,似乎也意味着中国人将以一种更新的思维方式来看待这段历史。陆剑雄的形象是异常高大的,和所有表现中国人英勇抗战电影中演绎的一样,只是他第一次出现在南京大屠杀的场面之中。
2、希望的延续:小豆子
小豆子是《南京!南京》中的一个异类,他在经历了南京大屠杀那样惨烈的战争中居然顽强的活了下来。陆川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小豆子是天赐的礼物,“我就觉得这个孩子应该活下去,这孩子变成陆剑雄、小川,江淑云,他们就像传火炬一样把这孩子一棒一棒往下传,最后就把孩子传出去了。我觉得这是老天爷给我的一份礼物。”可以说小豆子就是陆剑雄的延续,是民族抗争精神的延续,同时也是一种希望的延续。小豆子开始的时候和陆剑雄一起战斗,后来和难民营的人一起辛苦的活着并帮助其他人活着。直到最后,本该被枪毙的小豆子意外的活了下来。在春天的原野上,小豆子就如一个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孩子一样,“拈花惹草招猫逗狗”。当小豆子笑靥如花的吹蒲公英的花絮的时候,每个观众都能从中看出一个民族的希望,充满了生命力。关于小豆子的描述,算得上是《南京!南京》冰冷的影像中唯一的一抹暖色。当他和陆剑雄并肩作战以及并肩赴死时展开笑容,战争仿佛也停顿在那一刻。小孩子永远是战争中最令人心灵颤抖的存在,因为他们是那样纯真,那样充满着希望。所以小豆子奔跑在原野上躲过死亡的时候,也是《南京!南京》最温暖的结局。
3、人性的挣扎:唐先生
范伟饰演的唐先生是《南京!南京》诸多人物中个性最为丰满的一个。首先他是拉贝先生的翻译,身上带着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气质,平常也谦逊的近乎软弱。这从他遇见日本人的时候总是不问所以的用日语说“朋友”就可以看出。唐先生有美丽的妻子和妹妹,还有个幼小的女儿。南京城破的时候,唐先生对拉贝抱着期待,对日本军队抱着幻想。他甚至因此教家人朋友们用日语说“朋友”等问好的话。在拉贝不得不离开南京无法继续保护中国人的时候,唐先生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保全小家,甚至不惜出卖同胞来换取短暂的安全。但是日本人显然不如他想的那样守信用,在女儿、妹妹相继遭到迫害之后,唐先生心中的民族情感开始复苏,他决心用血肉之躯反抗侵略者的暴行。当然,他的这种反抗仍然是带有知识分子风格的反抗:他在有机会跟着拉贝离开南京的时候,毅然决定将生的机会留给国民党的一个军官。这种行为可以说是唐先生人性的觉醒,也可以说是他对先前所作所为的一种赎罪。总之,他在经历了内心的许多挣扎之后慷慨赴死,也完成了他的自我蜕变。最后,在行刑前,唐先生趴在日军军官的耳朵边说到“我太太有怀孕了”。这句话可以算是唐先生最后的抗争,也使唐先生这个人物身上的悲剧色彩最大化。
4、尊严的死去:姜淑云
高圆圆在《南京!南京》中饰演一个美丽的中国女性姜淑云。姜淑云充当的是安全区的领导者、教导者和保护者,她以柔弱的身躯和日本强大的侵略做着抗争。姜淑云的角色并没有戏剧性的转化,她从头到尾都是以一个勇敢的中国女性形象出现,不怕死的和日军做着抗争。姜淑云最让人感动的地方不在于她一次次的和日军周旋,也不在于不惜牺牲自我去救多一个人,而是她被日军抓住带回军营的那一刻。她向一个懂英语的日军军官说了一句:“杀死我!”姜淑云知道她被抓去所面临的命运:被强奸。作为一个知识女性,姜淑云也是讲究清清白白的活着,清清白白的死去的。她不怕死,可是不愿意那样没有尊严的死去。为了能够有尊严的赴死,她向一个只见过数面的日本军官求助。最后,这个日本军官帮助她实现了这个愿望,她终于可以有尊严的死去。有时候死亡也是一种抗争,当柔弱的身躯无法和强大的力量抗衡的时候,这便是最后的反抗。高圆圆曾经是拒演姜淑云这个角色的,出于女性对这段历史的抗拒。但在电影开拍以后,高圆圆终于得以明白姜淑云的感受,多挽救一个人就会多一份意义。
5、最美的瞬间:小江
江一燕饰演的妓女小江在《南京!南京》中有个回头的镜头,这个画面被许多电影人成为电影最美的瞬间。妓女小江刚出现在影片中时是以一副“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样子:日军当时已经丧失了人性,见妇女就强奸。拉贝保护下的难民区中的所有女性都要把头发剪掉,换上男人的衣服。小江却不愿意剪掉自己的头发,还说“仗打完后还要靠它吃饭”呢。此时的小江是让观众感到很不舒服的存在,及至后来她被日军强奸之后的哭泣,或多或少有一些让人感到自作自受。小江的形象的转变是在日军要求拉贝从难民区交出一百个妇女,以换取粮食和其他生活用品的时候。高圆圆饰演的姜淑云在台上悲痛的讲出日军的这一要求,并希望有人能够自愿站出来以自己的牺牲去换取更多的人活下去。小江是第一个举手报名的,此时的她那么坦然和勇敢,让其他的人感受到了一种勇气。一个个的妇女走了出来,她们被带走的时候,小江转过头来看江淑云,她的眼中满含着泪水同时也充满着骄傲。就是这个镜头被评为《南京!南京》最美的瞬间,小江这样爱美到有些偏执的妓女,最后用这样的举动向观众同时也向电影中的日本人证明了自己高贵的灵魂。小江和其他站出来来的女性,用一种接受耻辱的形式捍卫了中国的尊严。
6、母性的尊严:唐太太
秦岚饰演的唐太太是南京惨案中另一种人的代表。她是一个精致小巧的上海女人,自小家境良好,上过学校算是知识分子。她在嫁给唐先生之后也基本上是过着吃穿不愁的日子,平日里除了照顾家人之外,就是搓几圈麻将。唐太太虽然读过洋学校,对于民族大义这些东西却并不感冒。在南京城破之后,她因为丈夫唐先生在拉贝身边工作,并不担心日本人的侵略会对她们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尽管南京城已经是枪声炮声杀声喊成一片了,唐太太仍然和“麻友”们在搓麻将,也大有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意思。她对战争最直接的恐惧是在之后日本人大范围的强奸事件发生之后,连唐先生心里也有些没底了,唐太太不免对日本人以及拉贝没有了期待,乖乖的剪短头发换上男装。在此之后,唐太太又经历了女儿惨死、小妹被日军带走下落不明等一系列事件,对战争终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最后,她终于有机会和唐先生离开南京,唐先生却决定留下。唐太太明知道他这一去定是再也不回头了,却不说一句话挽留,她明白唐先生此时心中所想,所以她只是哭。唐先生死后,唐太太带着身孕,带着生命的希望和母性的尊严离开了南京,此时她心中已经懂得民族大义和战争。
7、战时的花朵:唐小妹
唐小妹在电影中出场极少。在开始的时候,她作为唐先生和唐太太“生活的一部分”潦草出场,还不及观众看清便退场。之后也有过数次露面,均未有鲜明的形象。整部影片中,唐小妹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唱上海评弹的两场戏。第一次唱是在难民区中,她剪了短发穿了男装对着一帮小孩们拉开了阵势,声音清脆身段袅娜的唱起了上海评弹,像一朵开在战争中的花朵。唐小妹在唱评弹的时候仿佛忘了战争,一帮小孩也看得起劲都跟着她学,就连门外偷看的日本士兵都被她吸引。第二次唱评弹是在她被日军带走并糟蹋之后,此时的唐小妹已然崩溃疯癫了,她穿着大大的棉袍,在日军驻地的门口唱起了评弹。这段评弹和先前的已经大不相同,似乎是受了莫大侮辱之后的控诉,更像是惨遭迫害之后的悲怆哭泣。一名日本军官实在看不下去了,开枪打死了唐小妹,并说“她很漂亮,与其这样还不如死了好”。此时唐小妹若还能思考,定是同样的答案,花在残败的时候就不美了,死亡有时候比活着好。
8、人性的还原:角川
中泉英雄饰演的角川是《南京!南京!》的主线,正是由他串联起发生在中国人的故事。陆川也正是借由着这个角色的塑造,来揭示战争的本性。角川是个双手沾满鲜血的罪人,他和他的日本军队来到中国杀害了许多无辜的中国。但同时他又是个受害者。对于这场战争,他和慰安妇百合子一样,都是奉命来到中国的无奈牺牲者。角川是日本军人中的边缘人,他一边犯罪的同时还一边挣扎,或者说他在群体中还保持着个体意识,保持着人性的思考。角川在将第一次“献给”百合子之后,对军中同僚说要娶百合子,却被同僚无情的嘲弄。百合子是日本军人的玩物,是兽性发泄的对象。但对角川来说,百合子不仅仅是一个慰安妇,更像是他精神的依赖。同时百合子内心的绝望和无助,也和角川的内心暗暗吻合。角川出现的时候,似乎总是在思考和挣扎。后来姜淑云被日军带走前向角川“求助”,让他一枪打死她。角川在几秒钟的静默之后开枪了,这是出自一个知识分子对令一个知识分子对尊严的共同认知。再最后,角川释放了小豆子和另一个要被枪毙的中国人,然后自杀。在死前,他对士兵说到死有时候比活着更好。对角川来说,死更像是一种解脱,不必在军国的职责和人性之间挣扎的最好办法。陆川也借由这个角色完成了对日本侵略者的人性还原,同时也揭示了整部影片的主题:在人性驱使下的战争才更可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