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艾自由:红色基因的童真书写

(2025-10-14 00:32:00)
标签:

文化

艾自由

《想当红军的孩子》

红色基因的童真书写

云南老年报

分类: 自由评论

艾自由:红色基因的童真书写

艾自由:红色基因的童真书写


红色基因的童真书写

——评吕翼《想当红军的孩子》


作者:艾自由     原载:《云南老年报》2025年10月13日第3版


艾自由:红色基因的童真书写



   昭通作家吕翼的新作《想当红军的孩子》,以儿童文学的独特视角,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革命历史的新窗口。这部由云南晨光出版社推出的儿童长篇小说,不仅是作家十年磨一剑的成果,更是昭通文学在红色题材创作上的重要成果。

  作品以“扎西会议”90周年为创作契机,巧妙地避开了宏大叙事的沉重,转而通过湾子苗寨少年木杵的双眼,让我们重新认识那段峥嵘岁月。小说中,木杵对红军的向往,既是一个孩子最纯真的梦想,也是革命薪火在新时代的延续。这种儿童视角的选取,让革命历史题材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吕翼的语言向来以清新明快见长,在这部作品中更是将这一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开篇那段如歌的叩问:“有没有人听到过这样的歌?有没有人听了就哭,听了又笑……瞬间将读者带入乌蒙山区的特定情境。而贯穿全书的十三首苗族民歌,既是民族文化的生动呈现,也是情感表达的自然载体。这些民歌从“云雀没有家的苍凉,到“血鬼已撵走了”的欢欣,构成了小说独特的情感韵律。

  在结构的安排上,作家展现出了娴熟的叙事智慧。小说以木杵思念参加红军的父亲始以他最终川南游击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革命精神传承的闭环。其中,木杵父亲为保护战友壮烈牺牲的回忆片段,既解释了木杵对红军特殊感情的来源,也展现了革命薪火相传的内在逻辑。这种环环相扣的结构,让小说的主题表达更加深刻有力。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作品对民族团结主题的自然呈现。在湾子苗寨这个具体而微的时空里,苗族少年木杵一家与红军战士李云天之间结下的深厚情谊,超越了民族的界限。他们共同抵御敌人,保护革命后代,这些情节不是概念化的图解,而是通过鲜活的人物和感人的细节自然流露。这种处理方式,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故事中生根发芽

  作为一部扎根地域文化的作品,《想当红军的孩子》湾子苗寨风土人情的描绘令人神往。百年石墙、苗族老屋三棵“紫薇神树”这些具体的物象不仅构成了故事发展的背景,更参与到叙事之中。作家在坚持“大事不虚的原则下,适当融入的民族传说和地方风物,既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为我们提供了一幅生动的滇东北人文画卷。

 《想当红军的孩子》的成功,在于它找到了革命历史与儿童文学的最佳结合点。它既是一部向革命先烈致敬的作品,也是一曲献给当代少年的成长赞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今天,这部作品对传承红色基因、促进文旅融合的积极意义,值得我们深入品味。


艾自由:红色基因的童真书写

  关注《好看评论》微信公众号请长按上图识别图中二维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