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芳:“现代”飓风中的县城空间

标签:
文化王云芳“现代”飓风中的县城今晚报 |
分类: 自由典藏 |

|
|||
《云落》是作家张楚的长篇小说,2024年6月出版。小说仿佛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勾勒出一个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空间——小县城云落。 县城是一个独特的地理空间,有着“中间过渡”的属性,它比乡村经济发达,更紧跟时代潮流;但又比大都市落后,总是跟在大都市后面蹒跚学步。中国文学中,早已有悠久的乡土文学传统;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腾飞,都市文学作品也比比皆是。县城的位置似乎比较尴尬,总是被忽视。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县城逐渐进入作家们的关注视野。这里集中了许多“70后”作家的生命体验,当他们在大都市站稳脚跟,回望来处时,故乡有了幽暗复杂的面孔。因此,张楚借《云落》书写县城,既是在回望个体的生命体验,也是为反思那个飞速发展的年代。 《云落》中的县城,外在景观上是中国许多县城的缩影。小小的县城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矗立着许多千人一面的高楼大厦。小县城中的人,也被现代风气裹挟着踉跄前行。有头脑灵活者,得“现代”风气之先,如罗小军之类,物质丰腴后追求“食不厌精”。然而,这样将物欲追求发挥到极致的“现代”,是我们想要的吗?张楚对此是存疑的。因为《云落》中虽然写了许多美食,最暖心的依然是主人公童年时的独特味道。 小县城的背后,潜隐的参照物是大都市。“70后”的一代人,正赶上城镇化的浪潮。一些人通过高考、打工等机会,在大都市漂泊。然而,大都市并不是人间天堂。失去文化根脉的滋养,一些人表现出了水土不服的症候,不经意间总是流露出浓浓的厌世气息。要么异化为机器,一味地追求物欲满足;要么富裕之后又精神空虚,愚蠢地相信所谓灵修。节假日时,他们又借各种机会逃离千篇一律的现代生活,试图去别处实现诗意的栖居。然而,传统文化的根脉在哪里?与之相连的生命力在何处? 所谓礼失求诸野,张楚试图透过《云落》告诉读者,生命力的源头仍在底层。小说不厌其烦地铺写云落的种种风物景致,无不是为了烘托生活在其中的人,尤其是那些活在底层的女性。她们生命力充沛、能吃能睡,耐得住生活苦难的折腾。三位女性主人公中,来素云离婚了,蒋明芳的丈夫死了,万樱的丈夫虽然活着,却是个植物人。面对似乎无望的生活,她们没有陷入悲伤绝望,而是默默地承受着生活所赋予的一切。 张楚把一种理想的生命力寄托在这些女性身上,因此赋予了她们许多美好的品质。万樱敦厚宽容,有一双麋鹿般明净、温顺又倔强的眼睛;来素云泼辣能干;蒋明芳理性自尊,总说自己是硬着头皮摸黑赶路。这些女性秉承着相对传统的价值观,但又尊重生命的本能,不为旧道德所束缚,在忍耐中逐渐游刃有余、淡然从容地面对生活。这种与生活尽力搏斗,虽狼狈但又不迷失自己的姿态,是她们身上最迷人的地方。她们的身上,彰显出了中国传统文化柔韧顽强的生命力。 小说中,张楚采取了一种极有耐心的叙事方式。他不在意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反倒用充足的笔墨去探索人物的精神世界。他的叙事有时显得“絮絮叨叨”,却常常暗含精妙的譬喻或是耐人寻味的哲思,仿佛一粒粒闪光的珍珠散落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让小说脱离出故事的羁绊,显示出纯文学的丰富与深邃。《云落》用象征的艺术手法告诉我们,“现代”飓风过后,废墟之中仍在坚守的人物身上那股柔韧的文化生命力,才是我们应该珍视的精神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