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荣里:DeepSeek改变写作生态

标签:
文化戴荣里deepseek改变写作生态今晚报杂谈 |
分类: 自由典藏 |

|
|||
如果说DeepSeek的出现不会改变作家的任何行为,这一点无异于痴人说梦。“千古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对任何一个作家而言,最初的路径都是要模仿前人的写作风格,遵循基本的语法规律。当一个作家综合了众多作家的写作经验,才会把这些“技巧”烂熟于心,熟能生巧,形成自己的风格。 为什么许多老作家的作品耐读,你是读他的经历,他的审美,他的语言风格;评价一个作家是否有才气,在于他的联想,他的与众不同的创造力。衡量一个作家“道行”高低的标准,是鲜明的个性特色、层叠的创作积累、丰富的写作手法,而这些创作,会与DeepSeek有相同之处。DeepSeek作为智能创作软件,就像人类寻求从手工制作到机械制作所经历的进化过程一样,是随着算力和大模型的构建而一步步向前推进的。DeepSeek的算力扩大了,它所收集的有效数据就会得到进一步增强。 作为一位写作者,我不讳言自己曾有模仿或比照写作的历史。我曾经比照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过一篇《荷塘日色》,发表后,自以为是得意之作。以前的AI创作大模型因算力问题,查不到这篇文章,而DeepSeek轻松查到了这篇文章,并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这就是算力增强的结果。算力增强和算法逻辑的改进,会让大模型的构建逐渐接近或部分超过人的思维,这让DeepSeek具有神效。DeepSeek向大众展示的就是它的自生成能力极其强大。有人因此断言,DeepSeek会让许多从事文字、视频、图片岗位的工作人员失业。就其效率而言,确实有类似将一篇文字很快生成PPT等轻松的制作过程,但就DeepSeek对写作生态的改变而言,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 第一个变化就是作家要不要接近或掌握DeepSeek?既然DeepSeek具有超强的写作能力,作家是不是就可借助DeepSeek进行创作而自己可以偷懒耍滑了?我想起刚刚使用电脑时,有些优秀的老作家拒绝使用电脑,坚持在方格稿纸上创作,当若干年后,看到那么多后起之秀创作出那么多文字,他们才开始启用电脑。他们当时的观念认为电脑创作会破坏文气,甚而有因复制、粘贴等引发的“偷窃嫌疑”。现在看来,这样的想法十分可笑。但一个时代的技术进步,总会破坏传统习惯。DeepSeek和传统的技术革新不同,它的自生成内容让作家产生了多极化的震动。它的快速编辑和超级模仿写作能力,超出了人类的想象,以至于让许多作家悲哀地认为自己前半生的写作没有任何意义,有的作家还打算甘拜下风,就此搁笔。 显然,DeepSeek带来的技术惶恐让一些作家失去了元气。有些作家则欢呼雀跃,认为DeepSeek的超大算力,可以让自己的写作更精准。有些作家开始凭借DeepSeek进行更精巧的创作。当然,也有浑水摸鱼者,直接用DeepSeek写作后投稿,骗取编辑的信任,有些作品还得以轻松发表。面对DeepSeek的到来,作家们的心态转化就像DeepSeek给各个行业带来的震动一样。有些作家认为昔日的探索与深入生活,已经没有意义,因为一切努力都逃不过DeepSeek的“眼睛”,既然如此轻松,何必那么费事?持这种观点的作家,对自己以往的坚持充满了路径上的怀疑。 果真如此吗?作家的写作,是个性化表达的集中体现,而DeepSeek的创作,则是通用模式下的个性表达,DeepSeek的“机械味”和作家的“手工味”有着本质的不同。作家不应该自怨自艾,而应把DeepSeek的到来看作写作者又一次升华的机会,积极寻求一种新的与其合作的“模式”。作家与DeepSeek的融合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日益增强,未来会有更好的AI创作模型出现。作家要与其拥抱,才能促生更好的作品,严谨中有创造,借鉴中有升华,才是一个作家的寻觅之道。 当下的编辑是最慌张的。已经有文学刊物声明,假如有作家、诗人用AI创作,将会被拉入“黑名单”。尽管有些报刊做了相应的声明,但还是防不胜防,仍有部分使用AI创作的作品跃然纸上。借助DeepSeek稍加该头换面,已让编辑们暗暗叫苦。虽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但审核、查重软件的滞后,依然会让一部分AI作品横空出世。 在这种写作的转换期,聪明的文学刊物,专门树起迎接DeepSeek创作的大旗,干脆开列了此类创作栏目,作为有益的探索路径,这是文学刊物的明智之举。DeepSeek还打破了文学创作的边界,有些报刊尝试用新的模式体现文学表达,如使用DeepSeek,创新了文学、视频动画等的联合表达。未来的文学门类,是否会突破当下的体裁门类,真的难以预测。 资深的编辑,或许有一眼识别DeepSeek创作的作品的能力,但对更多编辑而言,这样的“火眼金睛”的练就,还真需要相应审核工具的帮助。这种情形,让新编辑陷入编辑文稿的困境,不仅谨慎对待每一篇文字,还新生了“遍地皆虎”的感觉,这是DeepSeek所带来的文学编辑行业的小幅振荡期。 DeepSeek以它的技术复杂性和多元呈现,让文学创作生态发生了不少波澜。相信这种波澜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等作家和编辑们渐渐适应了它们,新的文学生态就会重新形成。无论人们如何固守,技术带来的文学生态的改变都是无法逆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