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慢跑团》中的如山父爱
作者:艾自由
原载:《云南老年报》2024年7月15日第3版
自古以来,中国人始终无法割舍与父母的血脉亲情,慈母严父这一文学创作主题始终备受推崇,其内涵深远,难以尽述。我们对母爱的崇敬和依赖已成为一种文化传统,以至于在病痛中,人们本能地呼唤“妈耶”,而非“爹耶”。尽管如此,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中,那位在月台上为儿子买橘子、攀上爬下的经典慈父形象,以及80后著名作家蔡崇达的中篇小说《命运慢跑团》中,两位平凡的慈父形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命运慢跑团》在《人民文学》2024年第3期首发后,被《中篇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多家选刊转载。小说塑造了两位平凡的慈父形象,分别是“我”中风多年的父亲和患肺癌的远房堂哥黑昌。这两位父亲都是“我”老家闽南东石镇的“中年男人牛逼奋斗干到底慢跑团”成员,但他们病逝前的故事,包括慢跑等抗病经历,以及他们对子女的无私付出,却一直未被“我”和堂哥黑昌在老家的儿子所了解。这或许反映了我们对父辈的忽视,而父辈对我们却了如指掌。
《命运慢跑团》所传递的“命运就是我们跑出来的路”的跑团精神,激励我们子辈要文明其精神、健全其体魄,继续和这个世界抗争。小说通过“我”父亲和堂哥黑昌的形象,反思了为何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如此深沉,而子女对父母的感恩却显得如此困难。这不仅仅是代沟,更因为父母总是关心子女,而子女往往忽视了父母的辛劳。正如《人民文学》2024年第3期首发时的卷首语所指出的:“中篇小说《命运慢跑团》,人不多事不杂,但读起来放不下,会跟着作者生发乡关何处的无尽感慨。活泼中的质朴、随性里的涵养、跑步后的停歇、回想时的顿挫,通向短时间短赛道组成的漫漫长旅、小人物小地方构筑的悠悠大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