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邦:读书给我带来的快乐

标签:
文化李治邦读书给我带来的快乐今晚报杂谈 |
分类: 自由典藏 |

|
|||
我去过日本,在东京的地铁,我看见年轻人都跑着上下扶梯。岁数大的则站在一边闪开路。日本的朋友说,他们都在赶工作,站着乘扶梯会浪费时间的。我又去过成都,看见街头很少有人快走,都是边走边吃什么,或者嘻嘻哈哈地聊天。我好奇地问成都的朋友,他说,为什么要走这么快,在这么漂亮的街头漫步多惬意啊。实事求是地讲,日本也不是什么都快。我在东京的银座,随意走进一个书画廊,上面是超市,乱哄哄的。可书画廊里边却很安静,书柜很高,需要爬梯子才能够到上层的书。让我比较惬意的是有舒服的椅子,可以挑完了就倚在那里翻阅。尽管周围都是走动的顾客,但每个人的脚步都很慢,像是走太空步。我拿了不少自然风光的画册,看到的是鸟儿在空中飞翔,或者梅花鹿在田园里散步,再有就是漫山遍野的樱花盛开。其实看书也是一种养眼,养眼了心境就开阔了,纷乱的脑神经也随之得到梳理。我看到一个女孩子在看书,虽然看不到头,只看到伸出来的一条光洁如玉的长腿。我想过去看看,却没有动,就让想象蔓延。有朋友喊我,我再看时人已经不见了,似乎留下了一股淡淡的清香。书店也是浪漫的心所,也是知识表演的舞台,也是那么姹紫嫣红。 十多年前,我出版了一部长篇小说《红色浪漫》。由于跟出版社定的书不多,我就想找出版社再买。女儿说,找那麻烦,随便上网就能买到打折的。转天,她高兴地打电话说,能打七折呢,你说要多少本吧。问起周围的年轻人,他们都说已经不去书店买书了,上网购书多方便呀,到时就有人给你送过来。我听完觉得不以为然,不去书店买书,还有那闲情的味道吗?我去北京看话剧,一般都爱到靠近北京人艺剧场的三联书店去逛逛,那里很安静。随意抽出一本喜爱的书,站在那静默地翻阅,夕阳落日里,有一束橘黄色的光亮照在书页上,显得捧书的两手也有了温暖。其实到那里读书,就是想让心静下来,因为心浮的时间太久,你想让它静下来都很难。只要我一走出那书店,心就在繁华嘈杂的街道上浮上来,如同皮球,在水里怎么按都按不下去。 说起三联书店,那年我去香港,是秋天。走在一条热闹的街道上,就开始寻找这个书店。走到一段街道突然僻静了许多,就看见三联书店的门口灯光。我去的时候已经快关门,里边顾客还很多。我发现了一部《中央乐团史,1956—1996》,随意浏览就有了兴致。不一般的视角,细致化的人性描写,暗藏千军万马的春秋笔法。这时,传来轻轻而又静静的声音,提醒你已经到了关门的时间,但不会催促你,你可以慢慢离开。这声音特别温馨,暖人心肺。我满怀留恋地离开。到了时代广场,旁边的人都疯狂地扑进了金店或者莎莎,商铺的音乐声很大,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听说九楼有书店,我就直接上观光电梯到了那里。果然书店很大,英文书居多,我躲到玻璃门的另一端,享受那一份静谧。在中文的书海里,更多的是都市言情小说,封面装帧都很精致,插图独具浪漫匠心,都是爱情天堂的故事,显然与我不太合拍。还有就是风水和马经的书,五花八门,弄得你不知道是真是假。当然有很多烹调的书,里边的插页都是彩色的,佳肴造型新颖,看得你涎水四溅。我在一个角落,看到有香港版的世界名著专柜,挑了一本我喜欢的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象棋故事》。看累了,发现玻璃窗那端是星巴克。我随手买下,到那里买了一杯卡布奇诺慢慢地喝,翻阅着茨威格给我描述的那个海景,那艘充满神奇的游船,那一场激动人心的博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