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自由评论
自由评论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8,650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瑜:《登春台》里的人物

(2024-10-18 22:25:11)
标签:

文化

赵瑜

《登春台》里的人物

中华读书报

分类: 自由典藏
赵瑜:《登春台》里的人物

《登春台》以人物的命运写时代的变化,小说四个章节分别对应四个人物,人与人之间的碰撞是这部小说的主题。

《登春台》里的人物


                                 作者:赵    瑜      原载:《 中华读书报 》2024年10月9日第11版


https://epaper.gmw.cn/zhdsb/images/2024-10/09/11/2024100911_p55_b.jpg

    《登春台》,格非著,译林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68.00元

 

  与格非以往的小说相比较,《登春台》关注中国近三十年的发展,这是格非作品中并不多见的视角。阅读这部长篇新作,我会联想到当年阅读余华的《第七天》时的感触。《登春台》以人物的命运写时代的变化,小说四个章节分别对应四个人物,他们是沈辛夷、陈克明、窦宝庆、周振遐,人与人之间的碰撞是这部小说的主题。

  格非擅长隐去故事中多余的部分,这部长篇里属于叙事技术的内容,格非完成得很好,让阅读者不满意的是故事的原创性不足。我在阅读《陈克明》这一章的时候,一度生出审美的疲倦,有着巨大的失落感,当年读格非时那种智商上的满足感,如今茫然无存,不由暗暗叹息作家都有自己的创作周期,尤其是长篇小说,它所消耗的不止是技术,还有作者的时间和叙事耐心。

  我个人最喜欢《登春台》的第四章,也就是最后一章内容。在《周振遐》这一章中,格非进入到了他最擅长的叙事部分,文字十分优美,文字背后所传递出来的观念也值得信任。格非曾在自己的中篇小说《隐身衣》中,无比详尽地呈现了自己对于音响知识的累积过程。那些数据和专业知识的后面,是格非长时间浸染的结果。而在《登春台》的最后一章中,格非几乎以同样的耐心呈现了花草种植的幽微。《登春台》以人物的名字做章节的标题,然而,读完小说以后,让人记忆深刻的不是人物的形象、性格以及故事,而是小说叙事中所处的时代,以及人与人之间命运的撞击。小说中,沈辛夷是一个逃出乡村生活的女性形象,而陈克明则因为遇到了一个特殊的人而改变了命运。窦宝庆的个人史随着小说的叙事,几乎可以全部删除,一笔带过。而最让人舒适的周振遐的故事里,姚芩这个红颜知己的形象也是模糊的。

  读完《登春台》,我猜想,周振遐这个人物是格非的一个理想,他可以跳出生活的捆绑,将自己最为成功的事业交给一个人品大于能力的人。而这部小说的叙事方式,每一个章节都是第一人称叙事,所以,读者读完四个第一人称的故事以后,“我”消失了。“我”成为时代的道路上最为平常的一个人。这既是格非的成功,也是他的失败。他用尽了力量,构筑社会与人的交集,命运如何让一些人必然会遇到另外一些人。然而,小说中的人,脸部表情却是模糊的,这真让人遗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