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程:《白鹿原》为何迄今没有英文版

标签:
文学王鹏程《白鹿原》为何迄今没有英文版中华读书报 |
分类: 自由典藏 |
http://epaper.gmw.cn/zhdsb/images/2023-11/22/06/23112206B06LC_h_p19_b.jpg |
|
http://epaper.gmw.cn/zhdsb/images/2023-11/22/06/23112206B06LC_h_p24_b.jpg |
|
http://epaper.gmw.cn/zhdsb/images/2023-11/22/06/23112206B06LC_h_p21_b.jpg |
|
1993年6月,《白鹿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发行。三十年来,《白鹿原》先后推出了“香港本”“台湾本”,在《当代》刊载的“当代本”,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茅奖本”“手稿本”,雷达“点评本”,“《白鹿原》出版二十周年纪念本”以及“宣纸本”等多种版本,发行数百万册。其先后也被译成日、韩、越南、蒙古文、法文、葡萄牙文等语种。出人意料的是,《白鹿原》迄今竟然没有英文版。我们知道,英语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文学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
这是为何呢?
有人揣测,是因为《白鹿原》中的关中方言与民风习俗很难翻译。这的确是个原因。2009年,美国新泽西州Ocean
杨孝明的试译充分说明了《白鹿原》英译的难度。但这并不是说《白鹿原》不能翻译。我们知道,《白鹿原》已经被译成了其他语种;相较而言,英语词汇最多,表达力最强(据统计,约有49万个词语,30万个技术名词)。柳青的《创业史》,贾平凹的《浮躁》《高兴》《土门》《老生》,杨争光的《老旦是一棵树》等都有大量的关中方言和民风习俗,但这些作品都被译成了英文。由此可见,《白鹿原》的英译并非没有可能。
那么,究竟是什么阻碍了《白鹿原》的英译呢?
这还得从《白鹿原》法文版的翻译说起。
2007年7月20日,在法国波尔多第三大学任教的邵宝庆前往西安,与陈忠实商谈《白鹿原》翻译事宜(《陈忠实年谱》[增订本],232页)。陈忠实陪同邵宝庆到白鹿书院参观。8月27日,邵宝庆致信陈忠实,称法国色依出版社(Seuil)主管《白鹿原》的萨斯图涅女士已经收到陈忠实签字的合同,支付稿酬订金需要陈本人在中国的完税证明,并就自己翻译中不理解的旧体诗和方言向陈忠实请教。(《陈忠实年谱》[增订本],235页)同年10月初,邵宝庆就完税证明以及翻译中遇到的问题再次与陈忠实交流沟通。两年多后的2010年3月15日,陈忠实因为填表,致函邵宝庆询问翻译进展。邵宝庆回复:“第一稿已经完成,正在检查,同时不断传给出版社,只剩下最后的两三章了”,“还没定下肯定的出版时间,但还是明年比较保险。”(《陈忠实年谱》[增订本],293页)
2011年7月15日,邵宝庆致函陈忠实云:“现在出版社已经找到了一个人对我的法文译本进行加工。按照目前的情况,到今年秋天有希望完成,然后明年五月出书,这样法国暑假的时候,人们可以看上。”(《陈忠实年谱》[增订本],312页)2012年5月,《白鹿原》法文版Au
关于销售情况,我问了出版社,他们说到目前售出了3000册,已经见到的舆论反响不错。
我个人感觉,这个数字对于一个中国小说已经相当不错,尤其是这样的大部头。因为许多中国小说一共也不过售出几千到万把册。同时,真正有力量的介绍文章恐怕还要过一阵子才能出来,现在见到的还只是一些笼统的介绍。大概是记者和评论家们还没有来得及看完。
但是出版社的宣传力度还是蛮大的,一流的报纸和杂志都做了介绍。不过因为假期马上就要开始,所以恐怕这一个小说销售高峰可能要错过去了。(《陈忠实年谱》[增订本],338页)
陈忠实获悉法文版《白鹿原》被法国读者看好的消息后非常高兴,直言“出乎意料”。翻译家罗宾·吉尔班克(Robin
在2009年杨孝明试译《白鹿原》前两章之前,陈忠实并不知道法文版垄断了其他语种的版权。2012年,美国一家著名出版社派人到北京,联系中国作家协会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商谈出版《白鹿原》英文版,想直接取得作者本人授权,因为法文版的“霸王”条款最后搁浅。陈忠实这时候才发现由于自己的疏忽吃了大亏——“因对版权问题不太了解,将《白鹿原》法文及西方语言翻译版权都签给了法国色依出版社。”截至2013年,先后有六七拨人找陈忠实商谈《白鹿原》的英译,都因为法文版的合同而无法进行。陈忠实不无遗憾地说:“洋合同绊住了《白鹿原》的英文版。”
2013年10月5日,陈忠实致函邵宝庆,询问《白鹿原》英译的版权问题,邵宝庆回复道:
色依出版社可以考虑转让版权给中国出版社,出版由中国译者翻译的英文版《白鹿原》,虽然出版社认为这不是把此书推向世界的最佳途径。色依出版社承认,由于小说规模以及因此造成的翻译费用过高,他们尚未找到愿意出版本书英译的出版社。
对于此次转让的具体事宜,他们希望直接和他们取得联系以便签约。色依出版社将依照原来合同的约定,向原作者提供稿费。至于中国出版社拿去的版权的时间,也需另行商定。最好不是独家发行权,以便在有英美出版社愿意出版的时候有出版的可能。(《陈忠实年谱》[增订本],338页)
由上不难看出,色依出版社同陈忠实签订的法文版合同未免过于“霸道”。这固然因为陈忠实对海外版权懵懂无知,也说明双方没有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一贯厚道宽容的陈忠实将问题一肩扛了。他说:“问题出在我身上。”他回忆说,事情发生在协商出法文版那一年,“签约时,法方编辑说还想出别的外语版,要我把其他的外语版也签给他们。我想人家把咱的书翻译到其他国家,是好事,也没往深处细想,稀里糊涂就签了字”。法文版合同背后的“陷阱”,阻碍了《白鹿原》英文版以及其他西方语种的翻译,严重影响了其在国际上的传播。
面对《白鹿原》的国际版权难题,初版《白鹿原》的人民文学出版社一直在努力化解。在其不懈努力下,在法文版初版七年之后的2019年,《白鹿原》出版了第一个西语版——葡萄牙语版。这无疑是令人欣慰并值得纪念的。
葡萄牙语版《白鹿原》由巴西自由站点出版社出版。译者为圣保罗大学的华裔教授何晔佳和巴西汉学家Márcia
这是一部真正的中国史诗,复杂深奥而有密度,充满惊喜和幽默以及神奇的民间传说和传统信仰元素。陈忠实的这部著名作品,生动刻画了满洲帝国被推翻之后,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革命、内战以及家族恩怨引发的动荡不安的壮阔历史。
各种灾难,饥饿,瘟疫和军阀在白鹿原上肆虐,白、鹿两个家族成员在各种纷争中加入彼此对立的两个阵营,或选择冒险,或选择维持式微的传统。
《白鹿原》最初出版于1993年,1997年获得中国文学最高奖茅盾文学奖,成为绝对的畅销书,并被改编成话剧、戏曲、电视剧和电影等多种文学样式。
由封底推荐语,不难看出三位译者对《白鹿原》艺术水准的高度认可。封底还引用了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勇的一句话——“想要了解中国人如何思考和中国社会如何运作的人不应该错过此书。《白鹿原》是一本经典之作。”据笔者所知,北京大学中文系并未改称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中也并没有叫赵勇的。笔者致电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勇,他说“完全不知道此事”。不知道译者此段文字出自何处。
葡萄牙语版《白鹿原》的出版虽值欣慰,但葡萄牙语毕竟还是“小众”语言,目前全世界葡萄牙语使用者主要在巴西,只有1200万人左右。英文版《白鹿原》出版之后,才可以说《白鹿原》大跨步进入了世界文学交流的空间。我们期待这一日早点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