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旭:学会自嘲

标签:
情感陈世旭学会自嘲今晚报 |
分类: 自由点击 |

|
|||
不久前参加广州开发区的一个笔会,因为情况熟悉,我次日便完成了笔会文章,并且投给了首都一家大报。其中未加说明地用了好几段几年前在另一家大报发表过的关于同一地区的文字,结果编辑检索出了那些重复使用的文字,决定退稿。事先我已经把牛吹出去了,闹了个大乌龙,我狼狈不堪。 事情发生在我与报纸的编辑之间,如果不告诉第三者,知道的人会很有限,但这样的尴尬憋在心里,我会永远不安。于是在那个笔会的微信群里公开说出了遭遇退稿的事实和原因。并附上打油诗一首: “老陈不知老,古稀充年少。喜好出风头,笔会抢发稿。闹出大乌龙,徒自添懊恼。从此学收敛,莫再惹人笑。” 这样做,其实是给自己解压,就是鲁迅在《阿Q正传》写的:“阿Q……说道:‘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 把自己袒露无遗,与其让人嘲笑,不如自嘲。我以为这是解压的最好方式,因为可以彻底放下。当然,不是谁都有这样的勇气的。在我,当然说不上“勇气”,破罐子破摔而已。 事实上,这样的坦率在正直的朋友中间,引起的并不是嘲笑,而更多的是理解和善意,“老孔明,小街亭……”云云,俨然一场喜剧。 那个稿子我后来删去了那家大报编辑查重出的几百字,保留了原文主体部分的两千多字。查重出的那几百字其实都是虚头巴脑的装饰,删去了,稿子更精炼,主题更突出,报纸也顺利采用了。 还有一次,一位多年的责编来到我客居的城市公干,我闻讯后前去看望,在对方下榻的地方等了整整一天。对方外出办事,并不知道我的等待,晚上我只好拜托与之同来的一位之前不熟悉的朋友转达我的诚意。没想到第二天在微信群里,这位新认识的朋友据此大为打趣,说要编一出戏,戏中的主角如何痴心苦等一位媒体大咖,结果被大咖放了鸽子,白巴结了一场,伤心不已。 这样的事,放在年青的时候,我立刻就急了,一定觉得是奇耻大辱,火冒三丈,咬牙切齿地声明:善待朋友是做人的起码原则,嘲弄真诚,无论是否开玩笑,都是一种轻薄,之类。但这次,我云淡风轻,在群里回复:“翘首以盼。” 一位我很尊敬的大作家说:“我从不后悔对任何一个人好,因为我对人好,跟别人如何并没有太大的关系。”鲁迅也说过相似的意思:“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后来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 做一个优秀的人,相信是每一个正常人都会有的愿望,不管这个愿望最终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但尽力去做,总是必要的。哪怕被无视,被曲解,被嘲笑。 这几年,认真检讨自己平庸的一生,有追求,也有失误;有明白,也有懵懂;有善举,也有劣行,“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思考并写了《学会自省》《学会自宽》《学会忍辱》《学会孤独》《学会死亡》等篇。我想,一个人果真能做到这些,也就是武侠小说里刀枪不入的金刚不坏之身了吧。 当然,民间也有人把这种人叫做“老油条”,但两者的差别是明显的:一个坚硬,一个油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