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景周:八年与一生

(2024-03-08 00:00:36)
标签:

文化

刘景周

八年与一生

今晚报

杂谈

分类: 自由典藏
刘景周:八年与一生



八年与一生


作者:刘景周     原载:《今晚报》2023年10月21日第15版

  山东快书在唱到“武二郎”时有一句词道:“这武松,少林寺里学过艺,功夫练到八年上”。这是说武功要练多年才成。文功又何尝不是!同样有八年功夫的书法前贤,邓石如算是一位。清代书法理论家、《艺舟双楫》的作者包世臣,把清代书法家分为五品九等。其中所说五品即神品、妙品、能品、逸品、佳品。神品的定义为“平和简静,遒丽天成”。而其所认定神品第一人,便是善篆书和隶书的邓石如。

  邓石如,字顽伯,安徽怀宁人。因住在皖公山下,他就把“皖”字拆开,号完白山人。得益于所居地方偏僻,见闻闭塞,让邓石如形成了专一的嗜好——刻石,仿汉印学篆刻。邓石如二十岁失怙恃,茕茕孑立,生活无着。他流落到寿州,书法家梁囐欣赏他的篆字,把他推荐给江宁的梅镠。梅家收留了邓石如,供他笔墨纸砚,并把家藏的多种金石善本拿出,供他临摹。梅镠的曾祖父梅文鼎、祖父梅从燕、父亲梅瑴成都是康熙朝的历算家。这样的家庭最终成就了一位大书法家。

  在梅家,邓石如用了五年功夫,临摹了《石鼓文》《李斯峄山碑》《泰山刻石》《敦煌太守碑》《三坟记》,以及汉《开母石阙》、吴苏建《国山碑》、皇象《天发神谶碑》、唐李阳冰《城隍庙碑》,每种各临摹百本。也就是说,有多少个碑帖,他就要临摹多少个一百本。这非常考验一个人的耐心和毅力。但这些碑版的用字毕竟有限,未包括所有汉字的篆体,于是邓石如又把全部《说文解字》摹写了二十遍。《说文解字》三十卷,九千三百五十三字。二十遍,也就是将近二十万字。除此之外,他还旁搜三代钟鼎、秦汉瓦当、碑额。

  篆字学成,邓石如开始学习汉隶,为此他又下了三年功夫,临摹《史晨碑》《后碑》《华山北》《白石神碑》《张迁碑》《潘校官碑》《孔羡碑》《受禅碑》《大飨碑》,每种各临五十本。连篆带隶,邓石如的研习一共用时整整八年。其篆书“以二李为宗,纵横捭阖。得之《史籀》,稍参隶意”。隶书“结体严谨,约《峄山》《国山》之法而为之”。

  在梅家寄居生活了八年后,邓石如开始靠卖字刻印养活自己。他遍游名山,一次在歙县卖篆字,令在金榜家教专馆的编修张惠言惊艳,遂使金榜把邓石如请到家里,并举荐给尚书曹文埴。

  在京都,大学士刘墉、副都御史陆锡熊见了邓石如的字,都惊称为旷世之作,但却受到京都书法名家内阁大学士翁方纲诋毁。因为当时京师凡写篆写隶的,都奉翁方纲为宗师,而邓石如并非出于他的门下。邓石如不得已再次游走他乡。

  后来,邓石如又被两湖总督毕沅赏识,被纳为门客。吴中名士大多集于毕沅门下,一个个都是衣履华贵,车马堂皇,唯独他身为布衣,徒步出入。在毕沅府客居三年后,毕沅为邓石如置办了田园宅院。邓石如在四十六岁时娶妻生子,六十三岁终老一生。人虽逝去,其书法之作,却长留人间,成为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邓石如用八年的苦功,换得书坛跨世纪的尊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