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一龙:隐藏在角色背后,是演员的本分和职责

(2023-09-09 00:06:22)
标签:

文化

朱一龙

隐藏在角色背后

是演员的本分和职责

今晚报

分类: 自由典藏
朱一龙:隐藏在角色背后,是演员的本分和职责


回顾往昔坦言沉寂的十年并不算漫长,但很怕被过度消耗

朱一龙: 隐藏在角色背后,是演员的本分和职责


作者:周慧晓婉     来源:《今晚报》2023年9月5日第23版

http://jinwanbaoepaper.enorth.com.cn/jwb/resfile/2023-09-05/23/8519272_zpws_1689165354391_b.jpg

  

       结束上一个通告,朱一龙匆匆赶来,一进门就习惯性地跟房间里的每个人点头问好,将“大家辛苦了”挂在嘴边。

  听记者讲着由他主演的悬疑电影《消失的她》的观后感受,“你演的何非让人‘细思极恐’”,他一阵大笑,有种达到目的的满足感。

  在朱一龙看来,演员是一份有意思的职业,在确信和迷茫之间,在笃定和不自信之间不断穿梭、徘徊,在不同的心境里成长。因为在电影《人生大事》中的出色表现,他拿到了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有时别人拿这个前缀介绍朱一龙时,他总是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因为他清楚,在下一个角色面前,自己一定是诚惶诚恐的。每一次的选择,每一次新的尝试都是从零开始。

  担 

  当他把电影《消失的她》的剧本从头到尾看完后,大呼过瘾。在这个极具悬疑色彩的故事里,人物极端、剧情跌宕起伏、类型元素浓厚……他兴奋不已。可试着想象自己要去出演,又有一些担忧。这是他从未挑战过的角色类型,并且面对如此戏剧性的剧情,他需要探索一种全新的表演方式。

  出道这些年,因为看重角色,朱一龙每一次做选择时都绷紧了弦。戏,他想演,但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却是未知的。

  “他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演员,我看过很多他之前的作品。通过表演,我能确定这个演员有潜能去塑造一些和自己形象有极大出入的角色。他自己也清楚,好的演员是要去成为角色,而不是演的每个角色都像自己。”导演崔睿这样解释,为什么朱一龙是《消失的她》男主角的第一人选。朱一龙身上的表演区间给他的无疑是惊喜连连:“有帅气、有邋遢、有狂躁、有精神失常,还有极限爆发,朱一龙的这个区间非常大,并且他拍起戏来很沉浸,拍几条都能精准拿捏。”

  较 

  大多数时候,朱一龙是温和且理性的。但《消失的她》组里的各位搭档提到他时,却是“反差大”“难相信”,毕竟何非这种带有神经质且邪魅易怒型男性,离生活中的他太远了。

  接近一个完全不像自己的角色,朱一龙全靠相信:“何非的经历我没法体验,除了剧本里展现的,还要找到剧本里没有展现的,要尽力将这个活生生的人完善,捋顺他的生活逻辑和行为动机,他是如何成长?为何如此选择?又是怎么一步步走到最后的?同时我也会参考很多社会新闻,不断把人物丰富,给他一种说服观众的能力。比如前期他真的心力交瘁地寻找妻子,我也要忘掉杂念,相信他就是在找妻子。你只有骗过了自己,才能骗过别人。”

  专注和相信,是朱一龙成为角色的“武器”。这三年,他交出了七部电影作品,有经过高强度训练的《峰爆》,有聚焦殡葬题材的《人生大事》,群像作品《1921》《穿过寒冬拥抱你》里有他的身影,还有正在上映的《消失的她》,以及关注度极高的《河边的错误》《志愿军:雄兵出击》。这些角色带着粗粝不羁的态度和生活质感,也给朱一龙的演员生涯增添了一抹色彩。

  如今的朱一龙已经拿到了金鸡奖最佳男主角、长春电影节金鹿奖最佳男演员,他受欢迎的程度不需要数据和追捧证明,但就算接受了鲜花与名誉的洗礼,他对职业的态度和对创作本身的执着,从未改变。

  火了,获得了奖项,流量也有了,但朱一龙不为外在包裹过多思考。他没有复盘上升期的自己走得是否成功,“说实话,我不太愿意复盘或是总结这些事情,因为这存在很多偶然性,有运气、巧合或遇到角色的机遇,我不想把它总结成一个所谓的,你是怎么走到今天的,又是怎么成功的。我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我比任何阶段都热爱表演,我做了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并且付出了行动,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我挺开心的。增加了一些自信,同时也让自己更松弛了。”

  朱一龙对戏的超高要求让倪妮觉得对方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演员:“他真的会把自己全部的能量用在角色上。从他的执着里,我能感受到演员与演员之间的惺惺相惜。他演了很多年戏,但依然能够在接到一个新的角色后,视它如宝物,并且如宝物般地珍惜。他希望自己能够有更多的创造力,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变化。”

  十 

  朱一龙不止一次提到过,外界惋惜他蛰伏了十年才迎来事业飞升这件事,不值得可惜。“熬”十年,在他看来并不算漫长。还在北京电影学院上学时,他就思考过,演员必须要隐藏在角色的背后,通过角色给自己正名,这也是演员的本分和职责。所以这些年,他始终与圈子保持疏离感,因为他怕过度的消耗,让观众不再相信他所饰演的角色。“这种疏离感可能也跟我的性格有一定关系。不是说我刻意要怎么样,换句话说,如果让大家每天在各种场合都看到你,然后还能相信你的角色,是很难的,所以尽量避免。”

  问他,对于外界形容的“很红”持怎样的看法,他不假思索,“红是控制不了的事情,也不用花心思考虑怎样我才能红。我唯一知道的是,通过作品让更多观众认识你,观众给机会让你尝试不同的类型、不同的角色,他们也愿意走进电影院买张票。就这样,拍作品给大家看。”

                                                                                                                                             (摘自《新京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