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述军:换一种方式

标签:
情感郭述军换一种方式今晚报 |
分类: 自由点击 |

|
|||
前几天,去河边走走。堤岸一边是清澈河水,另一边绿草萋萋。有一个看上去七十多岁的老人,在那儿放羊。老人只放了两只羊,大的是膘肥体壮的母山羊,小的也就刚出生个把月。看得出来,母山羊是小山羊的母亲。 大羊的脖子上拴了条绳子,绳子另一头抓在老人手里。小羊很活泼,到处乱跑,一会儿跑到岸上,一会儿蹿到岸下。大羊一边啃着草,一边留意着小羊,只要小羊一跑开,便在后紧随。老人牵着绳子,被大羊牵着跑。因为年纪大了吧,看样子他的腿脚不怎么灵便,瘦小的身体像是没有多少力气。大羊每一次突然发力追赶小羊,都把老人拽得趔趔趄趄的。没多久,老人便气喘吁吁了。 我跟老人说:“您小心被大羊拽倒喽,得想个办法,让大羊听话。” 老人盯着他的两只羊,黑黑的脸膛上泛起幸福的微笑:“明天我就不用费劲啦。” 我不知道老人这话是什么意思,但见他被大羊拽着离开,也就不去问。我猜想,他明天也许会拿条鞭子,大羊不听话时就抽两下。 可是,第二天,我又在同一个地方见到老人和他的羊时,着实愣了一下。老人没有拿鞭子,仍然放着一大一小两只羊——他只是用原来牵大羊的绳子牵着小羊。小羊虽然顽皮好动,但没有力气,老人走到哪,它就乖乖地跟在老人身边。老人也无需用力,只要绳子还在他手里就行了。而那只大羊,又寸步不离地跟着小羊。这下,就由羊控制着老人,变成老人控制着羊了,而且老人控制得异常轻松。 “您这办法真不错。”我由衷地佩服老人的智慧。 老人仍旧憨厚地微笑,牵着小羊,哼着小曲,悠然地离开了堤岸。 同样是一个老人,两只羊,牵着大羊时和牵着小羊时,效果截然不同。老人只不过换了一种牵羊的方式,便轻而易举地掌控了他的羊,由昨天的气喘吁吁变成今天的悠然自在。 其实,有时候只要改变一下方式,就能让原本不好干或干不好的事,变得很容易,而且效果很好。一件事情是固定的,但完成这件事的方式却是灵活多样的。不管是放羊,还是其他工作,都不能钻牛角尖儿,一味费力不讨好地蛮干;只有善于动脑,因势利导,才能既让问题迎刃而解,又将任务轻松完成,并令自己的心情愉悦。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大禹治水。大禹的父亲鲧用“堵”的方式,不但没能治服洪水,反而让黄河更加泛滥成灾。大禹彻底改变了“堵”的老办法,采用“疏导”的新方法,把黄河水引入大海,洪水泛滥的问题得以解决。 放羊事小,治水事大。事无大小,全凭做事人的一颗灵活变通的心。 换一种方式去解决问题,表面看只是改变了做事的方法,可背后呢?需要当事人用心思考,分析利弊——那不仅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有时候还是一种责任与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