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夏:借传统文脉,探索东方美学风格之路

(2023-07-29 00:05:20)
标签:

文化

周夏

《长安三万里》

探索东方美学风格之路

文学报

分类: 自由点击
周夏:借传统文脉,探索东方美学风格之路


《长安三万里》:借传统文脉,探索东方美学风格之路


作者:周      夏      原载:《文学报》2023年7月27日第7版

 

http://wxb.whb.cn/images/2023-07/27/7/70727_p15_b.jpg
http://wxb.whb.cn/images/2023-07/27/7/70727_p16_b.jpg


“只要诗在,长安,就会在”,经过多年沉淀,才终于有了这部气象万千的《长安三万里》。这是一首诗意辉煌的大唐咏叹调,彰显了磅礴大气、独具魅力的东方美学风格。主创巧妙地将40余首唐诗编织其中,中国传统文化被再次激活,现代人也借着动画片所构筑的梦境重返大唐,感受诗歌之美,领略古人之志。

从《小门神》开始,追光动画一直在发扬光大中国传统文化之路上执著探索,成立十年之际,终于有了这部不负众望的东方巨制。《长安三万里》是追光动画的第九部动画片,也是“新文化”系列的开篇之作,从《小夜游》《小门神》《阿唐奇遇》《猫与桃花源》《白蛇:缘起》《新神榜:哪吒重生》《白蛇2:青蛇劫起》《新神榜:杨戬》一直到《长安三万里》,追光动画致力于将国际一流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曾把小妖怪、门神、江南景致、茶文化、世外桃源等文化创意元素融入好莱坞类型叙事中,在业界有中国“皮克斯”的美称。初期并未达到有效的传播度,后又借古典神话故事新编开发了以白蛇、青蛇为主的“新传说”系列,以封神英雄榜为主的“新神话”系列,名声大振,风生云起,与彩条屋动画并驾齐驱,成为中国动画片的领头羊,引领国漫风尚。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长安三万里》将枪法、剑法、相扑、诗歌、文赋、书法、酒、古琴、琵琶、舞蹈、道法、杂技百戏融入其中,犹如徐徐展开了一幅大唐盛景画卷,雄浑壮阔、瑰丽奇幻、美轮美奂,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上次梦回大唐的沉浸体验感还要追溯到六年前的电影《妖猫传》,可这次镜头离开了历史舞台上的帝王嫔妃,对准了大唐知名的文人雅士、大臣武将,将他们的奋斗、情谊和心路历程搬上大银幕,使这些唐朝精英群体成为真正的主角。

一卷唐朝群英谱

影片的第一主角当然是李白,但是主创并没有循规蹈矩,而是巧妙地避开正面的直接书写立传,采取了独特的侧面描画。从老年高适的视角回忆展开,详述了他和李白长达40年的交往情谊,从少年到青年、中年乃至老年。我们看到的是挚友高适眼中李白的一生,李白由此成为“画框中的人物”,既远又近,既实又虚,保持了恰当适中的审美距离,接地气又有些神秘,给观众以遐想空间,这对于“诗仙”是最好的人像描画了。

李白的高朋众多,为什么选择高适呢?历史上的二人其实是经杜甫介绍,于中年在洛阳相识。李白与杜甫的情谊深厚,但是高适和李白的双雄配置更富有视觉观赏性和戏剧冲突。二人文武双全,又各擅其长,高适擅枪法,李白喜舞剑,二人在少年、壮年和老年时的三次相扑让人慨叹岁月的流逝。但二人性格却如此鲜明不同,李白风流倜傥,潇洒不羁,交友广泛,天赋秉异,从小就通读诸子百家,写得一手好诗;高适性格沉稳内向,天生驽钝,识字困难,还有点口吃,后来成为著名的边塞诗人主要靠后天努力达成。二人能成为好友,除了彼此欣赏,互慕才华,还因为二人青年时期都怀抱家国理想,但却壮志难酬、报国无门。同样由于家庭出身问题,二人都不能通过正常的科举渠道走向仕途,实现阶级跃层。李白出身商人之家,被人轻视,拒之门外,高适虽是名门武将之后,但是家道中落,贫困潦倒,受人冷落。二人虽满怀抱负,欲展大鹏之志,却怀才不遇,因此同病相怜,惺惺相惜。

其次,历史上一直有个争议,就是高适为什么不救李白?这也成为全片最大一个悬疑点。李白晚年追随永王,成为叛逆之臣,而时任淮南节度使的高适则是平定永王之乱的功臣,造化弄人,二人各事其主,成为敌对双方。高适面对一生挚友,救还是不救?这个谜底在片末揭开,我们会感慨高适的用心良苦和情深义重。除了高适和李白这条友谊主线,另外一条副线则是高家军和吐蕃大军的战争。帐外,吐蕃大军压境,步步紧逼;帐内,在程公公的逼问下,困守孤城的高适叙说着李白的人生往事。这一内一外、一主一副的两条叙事线加剧了时间的紧迫感和故事的层次感,同时战争的结局也彰显了高适的军事才华和深谋远虑,怪不得有人评论这更像是高适的人物传记片。

五个人生舞台

影片出现的人物个个精彩,人物辗转时的多地景观也风貌各异。既有恢弘大气的长安城,又有扬州的小桥流水、梁园的田园风光,还有边塞的大漠孤烟。每处场景都承载着不同阶段人物命运、心境的变化交替,与故事情节密密交织、紧紧咬合。

黄鹤楼是李白的心中名胜,曾有数首诗歌都提及“黄鹤楼”,诗以楼名世,楼以诗行远。黄鹤楼在影片中出现了三次,恰好对应着李白的三段人生。少年时,李白和高适登楼,二人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当看到崔颢那首意境深远的七言律诗《黄鹤楼》,刺激李白要写出绝美的好诗来。高适也在此与李白别过,直奔长安,欲“叩天子门”。青年时,二人再登黄鹤楼,李白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入赘还是不入赘?心中充满矛盾痛苦,提笔写下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老年时,二人再次经过黄鹤楼,楼已烧毁,李白沦为阶下囚,人至暮年,垂垂老矣,往事悠悠。黄鹤楼见证了李白不同阶段的人生际遇以及二人的友谊。

长安出现了两次,国都承载了那个时代的理想,唐朝所有的有志之士都对长安充满向往。第一次是青年时,高适在王爷夜宴上献技,表演枪法,但并未被玉真公主看中,失落而归,在宴会上却意外结识小杜甫。再一次是中年时,高适收到李白来信,奔赴长安之约,杜甫已经长大成人,高适在繁华的歌伎坊看到醉生梦死的李白,胡旋舞、弹琵琶、醉酒赋诗也一一上演。此时的李白深得皇上宠信,居庙堂之高,结交了各路达官贵人名流,声名鹊起,达到人生顶点,享受着无上荣耀,却无意中忽略了远道而来的老友高适。

扬州是李白的发迹之地和挥霍之地,江南景致,自带风流。26岁的李白在此散金三十万,一病不起。影片中高适前来赴十年之约,李白和裴公子夜夜笙歌,刚抢走歌舞伎赴宴又反被抢,我们也趁此观赏了一场精彩的船上拓枝舞和追逐戏。由此也见证了李白千金散尽的浪荡和不羁,还有诗剑合一光彩照人的裴十二,她原来是女儿身,及时行乐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边塞是高适的从军之地,亦是实现自身理想价值之所。残酷沙场,荒芜苍凉,失意之时,高适在驿站写下边塞名篇《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路上,李白和高适再次偶遇,此时的李白因意外得知安禄山谋反的秘密而被人追杀,高适、李白与戴罪之身的将士郭子仪结缘相识,高适求助哥舒翰救下郭子仪一命,为之后的郭子仪解救李白埋下伏笔。

梁园是高适的家乡和休憩之地。高适在此练武、习字、劳作,李白在此写下名篇《梁园吟》,至今还流传着“千金买壁”的浪漫逸事。影片中,高适和李白每每失意落魄之时就会回到梁园,回到生命的原点,那是受伤心灵的归隐之处,是疲惫身躯的休养之所。李白在朝廷招人嫉恨,被皇帝赐金放还,与一众好友相聚梁园。夜色,圆月下,借着酒劲吟诵出那篇“惊天地、泣鬼神”的锦绣神作《将进酒》。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个“梁园”,李白和高适总是在这里重整心情再出发,纵使人生不易,壮志难酬,岁月磨砺,沧海桑田,总能凭借着“梁园”寄情,虽伤尤坚。

入世与出世的永恒主题

影片虽然讲的是唐朝两位诗人之交,但却与当下观众的心理感受遥遥呼应。古人职场几经磨难,着实不易,心有戚戚焉,令人感叹。李白和高适的友谊从少年到青年、中年一直延续至老年,李白从怀才不遇、发迹得志、失意落魄、“得道成仙”一直到后来二人变为政治对手、分道扬镳……跌宕起伏,曲曲折折,几度沉浮,人生况味丰厚充沛。这一方舞台,功名利禄最终烟消云散。

关于入世,二人都有建功立业、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期望在波澜壮阔的大唐盛世施展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价值。李白自命“青莲居士”,有清高洒脱的一面,但也有世俗的一面,不能通过制举进入仕途,他便依靠献赋谋仕。影片对李白在政治上的苦闷是虚写的,反而对他的出世进行了浓彩重抹,展现了李白在众友加持之下严苛的入道仪式。我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做不了辅佐君主的忠良之臣,就寄情于山水,做超凡脱尘羽化飞升的隐士神仙。

李白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的矛盾也体现在他晚年时在政治选择上的幼稚和天真,落得个流放夜郎,颠沛流离,晚景凄凉。这一点上,高适比李白成熟稳重很多。高适的祖父曾是左武卫大将军,陪葬于乾陵。他从出生之时就背负着光复高家昔日辉煌的使命,苦练枪法,直言:“高家枪法不是为了舞蹈,而是为了杀敌!”受孔孟之教,求忠君报国,战死沙场、为国效力是家族荣光。先是守约投奔哥舒翰军中做了记事文人,最终大器晚成,五十多岁成为受朝廷重用的“高常侍”,后来又成为平定永王叛乱的有功之臣,乱世之中成就功业。高适一生怀抱着家国情怀的儒家传统,拥有超于常人的军事才能和政治头脑,忍辱负重,重情重义,最终功成身退,可谓大智若愚。

但是李白无论逆境顺境自始至终都拥有一种潇洒飞扬的人生态度,狂傲一生,即使老年被流放边塞,在遇赦之后,依然能做出飘逸轻快、自然天成的好诗《早发白帝城》。如果说李白是浪漫的理想主义者,那么高适就是务实的现实主义者,一位是被贬下凡间的“谪仙人”,一位是活在烟火之中的“世间人”。这同样也体现在他们不同的文风中,李白的诗汪洋恣肆,豪迈夸张,个性张扬,文采斐然,充满灵性;高适的诗观照人生疾苦,雄浑悲壮,理智厚重,洞若观火,意境辽阔。

华彩篇章当然属于李白对酒当歌的《将进酒》,影片将诗句做了最大程度的视觉化呈现,诗人乘仙鹤飞入天庭,自由翱翔,流光溢彩,璀璨瑰丽,上天入地,得道成仙,恣肆磅礴,浪漫奇幻,充满了想象力,像极了李白的人格和诗品。此情此景与现实境况的失意沉沦形成了鲜明对比,悲喜交集,好一首《将进酒》,道尽一生之憾和骄傲!

“只要诗在,长安,就会在”,经过多年沉淀,才终于有了这部气象万千的《长安三万里》。这是一首诗意辉煌的大唐咏叹调,彰显了磅礴大气、独具魅力的东方美学风格。主创巧妙地将40余首唐诗编织其中,中国传统文化被再次激活,现代人也借着动画片所构筑的梦境重返大唐,感受诗歌之美,领略古人之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