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彰铭:读史铁生

标签:
文化马彰铭读史铁生今晚报杂谈 |
分类: 自由点击 |

|
|
“你要爱就要像一个痴情的恋人那样去爱,像一个忘死的梦者那样去爱,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去走你的夜路。”这是史铁生著作《病隙随笔》的话。 史铁生是让我深深同情、肃然起敬的著名作家。上天似乎对史铁生格外不公:他是清华附中初中学生,到陕北农村插队,生活条件、劳动条件很差,又没有亲人照顾,二十岁就双腿瘫痪,坐在轮椅上再没有站起来,因病返京后,在工资极低、工作条件极度脏乱差的街道工厂打工,后来又肾衰透析,不到六十岁离世。 史铁生的命运比绝大多数人都不幸,他对生活的态度却比许多人都有着饱满的热情:他这段话中所说的“爱”,是比一般男女之爱更宽广、更深厚、更坚实的对生活的真爱、大爱。没有这种爱,男女之爱的挫折就可能把人击倒。十九世纪俄国大思想家、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过:“一个没有爱情(笔者注:美好的单相思也是爱情)的人是可怜的,一个只有爱情的人也是可怜的。” 史铁生对于人之情感的思考深刻而贴切。比如他在《扶轮问路》中这样分析喜欢与爱的区别:“喜欢但是不爱,爱却又并不喜欢,可见喜欢与爱并不是一码事。喜欢是看某物好甚至极好,随之而来的念头是:欲占有。爱,则多是看某物不好或还不够好,其实是盼望它好以至非常好。随之得到的激励是:愿付出。” 史铁生没有向命运屈服,他热爱生活,顽强地与命运搏斗,写了大量优秀作品,其《午餐半小时》《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等传世之作,蕴含哲理,让人深思。史铁生的生命没有许多人长久,但正如尼采所言:“人类的生命,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便成为永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