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洁若:有梦想的生命永远年轻

(2022-12-12 13:30:14)
标签:

文化

文洁若

“95后”

有梦想的生命永远年轻

今晚报

分类: 自由点击
文洁若:有梦想的生命永远年轻


“95后”文洁若:

有梦想的生命永远年轻

 
作者:潘彩霞     来源:《今晚报》2022年11月22日第12版
http://epaper.jwb.com.cn/jwb/resfile/2022-11-22/12/7176478_zpws_1666788283274_b.jpg

  202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迎来71岁生日,直播活动中,95岁的“建社元老”文洁若出镜。观众直呼:“译界大咖!”

  “大咖”名副其实。笔耕70余载,她是翻译日文小说最多的中国翻译家,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等日本作家的作品,很多都是由她带到中国读者面前的;年过花甲,她和丈夫萧乾合译了被称作“天书”的《尤利西斯》,译作一问世便引起轰动,她也因此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父亲:用功搞翻译,将来把你的名字印在书上

  文洁若祖籍贵州,家族自其祖父始扎根京城。父亲是驻日外交官,1934年,他把全家接到日本,这年,文洁若七岁。

  文洁若的父亲重视教育,给她请过家庭教师,还经常给她买日文的小人书,并引导她说:“你把图中的字变成中文,这就是翻译。”有次,父亲带她去书店,指着《尤利西斯》的日译本说:“你看,日本人连那么难懂的书都翻译出来了,要是你用功搞翻译,将来把自己的名字印在书上多好!”文洁若的心中,就这样埋下了从事翻译事业的种子。

  1936年,日本发生政变,一家人回到北京,文洁若进入一所日本小学读书,她是班里唯一的中国学生。父亲因种种变故失业,家中生活变得艰难。她发愤读书,每年都上台领优等生奖。

  父亲也时时督促她。从四年级开始,父亲要求她把一套《世界小学读本》的日译本转译成中文。这套小学读本共有十本书,四年后,这套书的翻译终于完成,这是文洁若最早的“作品”。

  13岁时,文洁若进入天主教圣心学校,学习英文和法文。没过多久,她因家中拮据辍学了。半年后,大姐工作,为她交了学费,她这才到辅仁大学附属中学做了旁听生。

  1946年,文洁若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功课拔尖儿”,就是她的骄傲。为了练笔,她将郭沫若的《女神》翻译成英文,心无旁骛地驰骋在翻译的世界里。

  大学毕业后,文洁若进入三联书店,当了一名校对员。因为业务能力得到认可,195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时,文洁若被调了过去。有一天,副社长楼适夷拿着一部日译本,请她提建议。对她提出的建议,楼适夷全部采纳,并安排她翻译日文小说《日本劳动者》。受到鼓励后,文洁若满怀激情投入翻译工作。

  萧乾:你来这世间,就是为了搞翻译的

  1953年,文洁若编校一部英文转译的苏联小说,校样改到第五遍仍不能付梓,于是她前去请教刚刚调来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萧乾。

  那是文洁若第一次见到萧乾。面前的大作家、大记者,讲话诙谐幽默,她许久未能改好的句子,经他一润色,立刻生动起来。更难得的是,对她这个小编辑,他给予了充分的耐心和鼓励,这让她非常感动。

  萧乾的学识吸引了文洁若,此后,她便经常去请教。随着交往增多,他们惊奇地发现,彼此有太多共同爱好。

  文洁若逐渐意识到,在翻译上,萧乾既是向导,也是知音。不顾他比她大17岁,1954年,他们结婚了。雇了一辆三轮车,文洁若把衣服和书拉到萧乾家,没有仪式,也没有通知任何人,新婚之夜,她还在灯下看翻译稿的校样。

  有了萧乾这个导师,文洁若进步神速,除了完成出版社的工作任务,还利用业余时间翻译日文、英文小说。

  夫妻俩正携手共进时,政治运动不期而至,萧乾一度被下放农场。作为业务骨干,文洁若保住了饭碗,负责日本文学编辑工作。

  要赡养母亲,照顾患病的三姐,抚养三个孩子……那段时间,文洁若拼命接翻译活儿挣外快,几乎每天都要在小厨房的案板上工作到凌晨两点。

  经文洁若之手,川端康成等日本作家的作品的中文译本不断面世。她还协助萧乾完成了包括《未带地图的旅人》在内的几十万字的代表作品。

  1990年,文洁若结束了退休后的返聘工作,回家休息。一个月后,时任译林出版社社长的李景端上门,请他们夫妇翻译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这部书以晦涩难懂著称,80岁的萧乾断然拒绝,认为“搬这座大山太自不量力”。63岁的文洁若却雄心勃勃。她还记得父亲对她的教导和鼓励,想将已故父亲的期许变为现实。

  为了说服萧乾,文洁若先翻译了一章,给他试阅。“底稿还不错,润色起来不费事。”萧乾这才同意参与这项工作。

  从此,“一对老人,两个车间”,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翻译时,文洁若是“火车头”,负责“信”,萧乾则力求做到“雅”和“达”。历时四年多,百万字的《尤利西斯》中文全译本终于完成,甫一出版便成为文坛一件盛事,李景端激动地说:“这是一个奇迹,是一个珍品!”

  文洁若:有翻译,我就心满意足

  1999年,萧乾去世,在国外的儿女劝文洁若去小住,她回答:“我哪里走得开?你爸爸身后的事,十年也做不完。”

  把往事折叠好,古稀之年的她马不停蹄地整理萧乾的书信、回忆录、散文集,《微笑着离去——忆萧乾》《余墨文踪》相继出版。萧乾的“身外之物”,她都捐赠给了图书馆、文学馆,她只把他留在梦里,留在心底。

  文洁若独自住在他们的“后乐斋”里,守着一方书桌、一部电话,安静地写作、翻译。“很多人都觉得翻译工作挺辛苦的,但我就是乐此不疲。对于游山玩水、看电影、看戏,我都没有兴趣,我就是喜欢翻译、写作。”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手机,餐食极简,“苦行僧”一样的日子,文洁若却自得其乐。多年来,究竟翻译了多少作品,她已经记不清了,只有读者知道,从大名鼎鼎的川端康成到鲜为人知的三浦绫子,她推介过的日本作家,已经能列出一大串。

  坐在老旧的书桌前,耄耋之年的文洁若笔耕不辍。桌上的月历本,每一个方格里,都标注着她当天翻译的字数,记录几乎没有间断。窗外,四季变换;书桌上,稿纸更迭。唯一不变的,是她对翻译的热情,是她笔下工工整整的一撇一捺。

  几十年来,文洁若坚持用手写方式翻译。“虽然累,但是心里踏实。”她牢记萧乾的教导:“翻译并不是单纯的语言转录,而是要把其背后的文化理念表现出来,使读者在精神上有所收获。”

  在文洁若的心里,萧乾从未离开,每当赠书给他人时,她总是郑重地盖上两个人的印章。她豪迈地表示:“我也会像萧乾那样,写到拿不动笔的那一天!”

  读者的反馈是最真实的,“翻译五颗星”是对她的最大褒奖。

  2020年,她不慎摔倒,导致右手手腕骨裂。这一年,她93岁,同时翻译着五部书稿。手伤稍一恢复,文洁若又投入到翻译中。激情在,梦想在,生命就永远年轻。“我要翻译到100岁!”对此,文洁若很有信心。

                                                                                                                      (摘自《时代邮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