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自由评论
自由评论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8,650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羊白:苏轼与李白

(2022-11-21 22:22:21)
标签:

文化

羊白

苏轼与李白

今晚报

杂谈

分类: 自由点击
羊白:苏轼与李白



苏轼与李白


作者:羊    白     原载:《今晚报》2022年11月17日第11版

  如果一个朝代是一本大书,当我们把宋朝这本厚厚的书合上,即便记忆漫漶,依然能记住的,一定有苏轼。苏轼的全才,精神上的旷达、丰茂,足以让任何人惊讶:诗词文章书画美食等样样风流,达到时代的顶峰,成为千年一遇的集大成者。苏轼仕途坎坷,被不断打击,离朝廷愈来愈远,杭州、黄州、惠州、儋州(海南)……可他却把处罚,变成了饶有趣味的漫长旅行,走到哪,写到哪,建设到哪,美到哪,譬如如今依然被赞美的西湖苏堤春晓、六桥烟柳,“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处乱不惊的苏轼,对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了身体力行的解读。再譬如,当苏轼被流放到当时很边远的惠州,却高高兴兴地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正可谓,站得高,望得远,看得透,世界对我如刀,我岂能以牙相搏?权势如夹板,让我颠沛流离,我依然要苦中作乐,对万物温柔以待,对世界饱含深情。

  唐宋八大家,一门三苏占了近半。在苏轼的有生之年,名气已经确立,并被师承延续。我自芬芳,蝴蝶自来,与官位无关,与才学有染。“苏门四学士”之外,更多的苏门学子,散落在民间。苏轼的随遇旷达,已经渗入中国文人的骨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站在尘世的群山之巅,他的身形,重叠着李白的影子,但又截然不同。在同一轮明月下,是浩然千古,月华万里。坊间一直争论苏轼与李白,谁的才华更胜一筹?二人虽不在同一个朝代,但确实有这么一个故事,对苏轼和李白的文学成就来了个关公战秦琼式的比较。

  且说有一天,宋神宗问身边的大臣:我们宋朝,有人能够比得了诗仙李白吗?宋朝的武功,虽然差点,但宋朝的文治,盛极一时,那位大臣想了想说,苏轼可以比得了李白。宋神宗听完后点点头,又意犹未尽地补了一句:“白有轼之才,而无轼之学。”

  好家伙,自己的臣子,胜过李白,是不是说明自己也无形中胜过了唐朝的皇帝?宋神宗的小心思,且不去说,至少说明苏轼的文章和学问是李白比不了的。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即便李白杜甫在同一个时代,风格不同也没法比较。不过,李白与苏轼,都游历过庐山并留下了名诗,我们可以对比来看。

  李白写的是《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苏轼写的是《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有趣且意味深长的是,同一座庐山,李白以仰天长啸盛唐气象从庐山的北坡上山,苏轼以竹杖芒鞋两宋烟雨从庐山的南坡上山,最终在庐山山顶隔空会合。这,是何等的辉煌,气象万千!

  如今,两位高人的这两首名作都入选课本,相信,没人能比出高低吧。但可以让读者从中体会到唐诗抒情宋诗说理的显著特色。这——也算是吃瓜群众的小小收获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