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丝:“文二代”为何总难成才

标签:
青丝“文二代”为何总难成才文摘报杂谈 |
分类: 自由典藏 |

“文二代”为何总难成才
作者:青
丝
来源: 《文摘报》2022年10月22日第3版
民间俗谚云:“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强调基因和成长环境对人的学习能力、技能培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过去也确实有很多人完美接班父母的职业,但是在需要与众不同的创新领域,却少有成功的例子。
文学界是被打“差评”最多的领域,纵然也有过大仲马与小仲马、曹氏三父子、苏门三杰,但古今中外的“文二代”,能超越父辈的人屈指可数,其中一些二代是缺乏天赋。
李白的儿子李伯禽就没有遗传到父亲的文学基因,虽然他很小就因为是大诗人的儿子广有声名,但赞美的是他的友爱和孝悌,并非文学才能。李白死后,李伯禽很快就被打回原形,既无法入仕服冕乘轩,又无法像父亲那样写诗鬻文为生,贫困潦倒至死。
海明威的小儿子格里高利自幼被父亲寄予厚望,希望他承接衣钵成为作家,但父子俩常因为一些观念冲突爆发矛盾。1959年,爱尔兰女记者瓦莱丽在西班牙结识海明威,60岁的海明威迅速爱上19岁的瓦莱丽,把她带到古巴,成为自己的私人秘书,陪伴他度过了人生最后两年。其后在海明威的葬礼上,格里高利也对瓦莱丽一见钟情,与她结婚并生了三个孩子。这段怪异的婚姻,或许是格里高利知道自己在文学成就上没法超越父亲,是用另类方式在与父亲做潜在竞争。
作为一个失败的三流作家,格里高利有近20年没有出版任何作品,但他的姓氏又令他无法绕过父亲这座令世人仰视的高峰。重压之下,他做了变性手术,又因精神出现问题在迈阿密街头裸体游荡,被警察抓到被关了起来,最后因高血压和心脏病猝死在监狱里。
其实很多文学创作者对先行者都有着一种后发的焦虑,想要迎头赶上的急切念头,时常焦灼人心。尤其指导自己的人是父母,有时候会给“文二代”带来无法承受的心理之痛。
而且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除了要有独特的感知方式,还需要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加持。写作者能从逆境中脱壳而出,懂得如何控制负面情绪而不沉溺其中,是一种成长的能力。
李商隐自幼家世孤苦不幸,成年后又沉沦下僚,妻子早逝。这种命运悲剧及内向性格,使他沉郁善感,对人生的痛苦具有深切感悟,形成了他诗文中的悲怆之美和超逸之美。他成名后,想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儿子进入文坛提前做好铺垫,有心打造儿子“神童”的人设。
但缺少父辈人生经历的李衮师,纵然天资聪颖,又有父亲提携铺路,也没有诗文流传下来,于史籍里默默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