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宗义:艺术的现实忧虑与救赎思考

标签:
文化尹宗义《再生马》艺术的现实忧虑与救赎云南日报 |
分类: 自由点击 |

艺术的现实忧虑与救赎思考
——短篇小说《再生马》读后
作者:尹宗义
作家在每一个成功的作品中,一般都会暗藏着一把打开艺术殿堂的钥匙。我第一遍读吕翼发表于《边疆文学》2022年第1期的短篇小说《再生马》,一直徘徊在艺术殿堂之外。又读了一遍,很偶然地注意到文中的一句话:“陇启贵偷偷百度了一下,知道它(Hyacinth)的意思。”便觉得它是深入解读作品的法门。“Hyacinth”到底是什么意思,作家并没有讲述,只借主人公之口,表明了态度——不喜欢!小说里说:“陇启贵不太喜欢那些做派、虚无的东西。虚拟的东西越美好,他越是不敢相信。”有道理。
到东莞见过世面、有故事、有秘密的巧妹,取了一个洋气的名字——Hyacinth女士,证明自己是城里人,与陇启贵形成强烈反差。这一细节,只是作家在刻画人物形象时的外在用意,而深层次的思想意蕴,非常丰富。
紫色风信子,你让悲哀的爱情如何再生?
“Hyacinth”是风信子花,紫色的风信子,花语为“悲哀的爱情”。《再生马》中虽然没有点明“Hyacinth”是什么颜色,但从作品的感情基调来看,应该是紫色的,即以紫色风信子表现陇启贵的悲哀爱情。马再生,而他的爱情又如何再生?
巧妹跟陇启贵的爱情,总有一层淡淡的悲哀,氤氲在心头,挥之不去。他俩本是初中同桌,曾经一同在屋子里烧洋芋吃,坐在一条木板凳上,挤去挤来,并且挤上几次,就挤出了问题。但是,毕业证还没有到手,巧妹就像只花喜鹊,翅膀一振,就飞走了。陇启贵骑着马,追过几匹山梁,也没有将她追回。外面花花世界的诱惑,践踏了他们纯真的爱情。
在世俗的洪流中,巧妹沉沉浮浮,心中藏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陇启贵不能臆想巧妹这些年所遭遇的,但他知道她一定有故事。那些故事,让陇启贵觉得不可思议。从巧妹打电话的内容推测,她应该是在东莞有一些情与权的瓜葛,也许那边有些事情发生,她的某种希望变成泡沫,让巧妹绝望,走投无路,最后才回到了旧爱的怀中。这种退而求其次的爱情,本身就存在许多问题。但对巧妹的古怪电话,陇启贵不能往深处想,也不能问,因为他知道,如果错过了巧妹,就可能要单身一辈子。这段婚姻,对于陇启贵来说,也是将就的结果,无奈的选择。
除了感情的靠山轰然倒塌,还有一个现实利益的诱惑,召唤着巧妹回归。当听说政府要给野草坪的贫困户分房,她迅速从东莞回来,和陇启贵好上,立即把户口办在一起,然后顺利得到政府修建的搬迁安置房。她这样选择的理由很现实,就是这套安置房,在东莞,要值近千万元的钱。这种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爱情,除了交易、利用,真正的感情还有多少斤两?卑微的陇启贵不敢去称一称,量一量。
巧妹突然从东莞回来,跟那边不可告人的感情,并没有快刀斩乱麻,还藕断丝连着,常常背开陇启贵打很长的不可思议的电话,并且每次通完电话,她大多变脸变嘴,心慌意乱。直到生孩子的前一天,她才将从东莞带来的电话卡扔进下水道,开启现在的生活。其中的原因让巧妹的希望彻底破灭,不可能再去东莞,再回到那种不为人知的生活中去了。
他们虽然生活在一起,但巧妹从内心深处就看不起丈夫,不接受陇启贵最在意的幺哥。为了哄儿子高兴,陇启贵努力让自己像一匹马,手脚着地,做跳跃状,口里马样打着响鼻,样子很滑稽,但孩子还是哭,巧妹也冷脸看他,将儿子抱走。责怪她吓着孩子了,抱怨他的叫声,像猪一样;巧妹聘请的程序员,只听从她的安排,并不理睬陇启贵;巧妹有多少钱,陇启贵不清楚;陇启贵原想在自家的梦工厂里帮忙干活,抹抹桌子、拖拖地板也行,可巧妹并没有答应,觉得他那形象,和唯他命创意园非常的不搭调,最终只给他找了一份保安工作。从这些细节不难看出,巧妹打心里看不起丈夫,两人的地位严重不平等,感情也是不平等。
没有共同话题,缺少信任,地位不平等,建立在物质基础的婚姻爱情,如何救赎?巧妹采用的方式是改变陇启贵:用现代化的食物——咖啡、夹心的蛋糕、牛奶——从饮食和日常的习惯上改变,而陇启贵以固执方式防守,甚至以装疯卖傻的方式拒绝。哪怕巧妹的照料无微不至,但收效甚微。在现代社会里,那些悲哀的爱情,将如何救赎?这是作家预留给读者深思的现实话题。
因爱而死,马匹再生真的能适应现实吗?
“Hyacinth”(风信子)的学名得自于希腊神话中受太阳神阿波罗宠眷、并被其所掷铁饼误伤而死的美少年雅辛托斯。阿波罗厌倦了音乐与琴弓,在河畔玩掷铁饼,充满力量的阿波罗用尽所有力气,甩出了铁饼,雅辛托斯跑过去想要接住它,却被铁饼猛烈地撞击在头……看着雅辛托斯死去,阿波罗低语:“你将永远活在我的心中,愿你也永存于世人记忆里。”
这个悲伤的故事,让人想起陇启贵心爱的幺哥。因为陇启贵要搬迁进幸福家园居住,使得幺哥无处安置,被迫请受过陇启贵不少恩惠的天森帮着喂养。最终幺哥却被天森喂养在猪圈里,不如猪狗,处境凄凉,瘦骨嶙峋,奄奄一息。陇启贵心痛无比,却又无能为力。而开小店的骆二,总是坐在廊檐下磨刀,“嚯……嚯……”的磨刀声似乎一直贯穿整个作品,一直萦绕在陇启贵的耳畔。可恶的骆二不但屠杀过猪牛羊无数,而且还有麋鹿、岩羊、山鸡、老鼠、蜘蛛、蚂蚁、打屁虫,或者鳄鱼、海豹、水獭、鸭嘴兽、泥鳅等等,不少都成了他刀下鬼。他每次见到陇启贵,就说他还没有杀过马。
受到现代科技影响,陇启贵异想天开,恳请程序员帮忙对幺哥进行程序设计以便妥善安置,让它适应这时代——不再吃草料了,充电就行,不再满地拉屎屙尿。程序员在巧妹的吩咐下,牵着马离开。一个多月没有见到幺哥,陇启贵找程序员要马,巧妹赶忙背着他打电话。他见巧妹眼神怪怪的,就觉得不大对劲。结果,他上了巧妹的当,程序员不但没有设计出他需要的再生马,而且让他像兄弟一样的幺哥从此消失。失去了幺哥,他疯了,把自己变成一匹马,嘶叫着,奔跑着,摇头甩腿,手脚着地,向远处爬去。他将自己变成马,是表愧疚,还是以此真正让幺哥再生?
陇启贵如此爱幺哥,日思夜想,但最终因为爱,而让幺哥消失。爱是罪魁祸首吗?爱得过深随之而来的就是罪行吗?爱能救赎吗?爱能让生命再生吗?诸多问题,令读者掩卷沉思。
血泊中长出的花,启示我们自己如何救赎
希腊神话中,Hyacinthus死后,从其血泊中长出了花,以另外一种方式“再生”。在现代社会的科技面前,如果马匹真的可以再生,那我们又将以什么的方式“再生”?“再生”之后,还能不能保留人性的美好?还有没有人的温情?能不能像风信子那般美丽?
失去兄弟的疼,只有陇启贵一个人懂得。并且,失去幺哥,主要是他一手造成的,他内心的悔恨、绝望,不可饶恕自己,最终让他的精神大厦轰然倒塌。他似乎只有把自己变成一匹马,才能救活幺哥,才能宽恕自己,最终救赎自己。小说的标题为“再生马”,表面是指程序员设计了一匹智能马,让不适合现代生活的幺哥“再生”;而深层次的意蕴却是人如何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再生”。
虽说天森之前到野草坪贩卖猪羊,没少吃过陇启贵火塘里的烧土豆,没少喝过陇启贵土罐子里的苦荞酒;虽说陇启贵对天森更有救命之恩。但这些情谊,在现实面前,会慢慢变淡;在利益面前,会变得一文不值。陇启贵请他帮忙照顾幺哥,可钱眼诱人,他钻进去就回不过头来,把幺哥养得连猪都不如,差点断送了幺哥的命。面对这样的人性,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又将如何救赎,使其再生?
巧妹的所谓创意园“梦工厂”,经营的却是用于收集证据的定位器、摄像头、录音笔之类现代科技产品。比较老实的陇启贵并不知道这些科技产品的作用,也不知道搜集证据的意义何在,但他大致知道,网上不断有人被举报,有图有视频,真相全有。只要被曝露出来,全都死翘翘,这把陇启贵吓出一身冷汗。作品中的这些闲笔,不仅仅是作必须的交代,更是暗示科技社会潜藏的危险,让人不寒而栗。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相互提防,危险重重,我们又将如何救赎?我们的梦想如何再生?
小说中描写了这样一个细节,看似普通寻常,但作家另有用意。Hyacinth女士调出幸福家园门卫的监控,看到陇启贵走在通往野草坪的路上,细若尘埃,越走越小,最后渐渐消失。紧接着在下一段,作家接着描写道:“陇启贵回来了,他出现在监控视频里。他从野草坪方向走来,越走越大,越走越清晰。”这一组强烈对比,突出人在现代社会的真实现状与艰难抉择:我们若远离现代科技,将会变得越来越渺小;反之,走进现代社会,拥抱现代科技,我们会变得越来越强大。事实证明了这一切,但作品还是淡淡地氤氲着丝丝忧虑。离开不是最好的选择,那回归就是最好的结局吗?
小说的结尾一笔,看似平淡无奇,但细细品读,其中的深意,让人啧啧称奇。陇启贵抱着儿子,摸着智能幺哥,语重心长地说:“幺哥,有人又要成你的朋友了。”这不就是在说自己的孩子,今后也将成为一个电子产品的“朋友”吗?作家从中流露出来的忧虑,其实是许多家长正在面临的社会难题。如何破解这个难题,目前似乎并没有找到真正有效的办法。紧接着,作家又补了一句通俗易懂的话:“精神点,不要蔫头耷脑的,又没有谁借你的白米,还的粗糠。”是啊,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本身也没有错,也没得选择,不用沮丧,现代社会并不亏欠我们什么,我们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但是,我们将如何“再生”?作家并没有说,留给我们的,是长久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