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健:林黛玉对科举的态度

(2022-04-24 16:48:40)
标签:

文化

教育

宋健

林黛玉对科举的态度

今晚报

分类: 自由点击
宋健:林黛玉对科举的态度



林黛玉对科举的态度


作者:宋    健    原载:《今晚报》2022年4月22日第8版

  红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基础是志同道合,而志同道合的表现之一,是对科举态度一致。证据是薛宝钗、史湘云劝导宝玉关注“仕途经济”,遭到宝玉厌恶;而其“深敬黛玉”的原因,是“独有林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从不说仕途经济的混账话”。更有甚者,认为“林黛玉也是封建礼教的逆子,她反对封建阶级所宣扬的那套功名、事业,厌恶时文八股,支持贾宝玉拒绝走那条‘沽名钓誉的科举道路’”。

  这样的说法符合《红楼梦》的实际吗?恐怕未必。

  《红楼梦》里写林黛玉对科举态度的描写不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处:第九回,林黛玉听说贾宝玉要上学了,打趣道:“好!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去了。”第八十二回,谈及八股文章,黛玉说:“我们女孩儿家虽然不要这个,但小时跟着雨村先生念书,也曾看过。内中也有近情近理的,也有清微淡远的。那时候虽不大懂,也觉得好,不可一概抹倒。况且你要取功名,这个也清贵些。”第一处的“打趣”被许多人认为是“挖苦”;而第二处的议论出于“后四十回”,则认为不是曹雪芹所写,因而不是曹雪芹的“本意”。这就有点复杂了。

  且撇开后四十回的著作权不谈,只说林黛玉说的是不是有道理。八股文,大都只是文从字顺、说理明白而已,真正出色的,凤毛麟角。不过,其中“近情近理”“清微淡远”的佳作也是有的,正如林黛玉所说,“不可一概抹倒”。对于宝玉来说,将来最大的可能是步入仕途,进入仕途的门径固然有多种,而“正途”则是取得功名。靠恩荫或捐纳而当官的,会被科举出身的人所轻视。清初大儒朱彝尊、潘耒、严绳孙等以布衣举博学鸿儒,入翰林、授检讨,甚至充日讲起居注官,还被讥为“野进士”,则可见举人、进士在当时是何等“清贵”。宝坻诗人王煐三次落第,以贡生累官至温处道,尚被同僚轻视,有“四愁三影窥奇句,我辈输人但甲科”的慨叹,而提及“棘闱三战北”,则“羞同失击鹞”,简直是一生的噩梦。可见,林黛玉对八股文和科举的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从林黛玉的身世经历看,她也不可能反对科举。黛玉之父林如海是进士第三名,所谓“探花郎”是也;而她的开蒙老师贾雨村,也是进士。其父其师,都是出身科举,黛玉不自以为傲也就是了,岂能反对呢?

  被认为坚决反对、批判科举制度的蒲松龄、吴敬梓,都参加过科考,只是屡试不中罢了。吴敬梓是急流勇退,放弃了;蒲松龄则一意孤行,一直考到七十多岁,才勉强得中贡生。据有关资料记载,曹雪芹是贡生,但没有记载他考取过举人。这三位站在中国文学史顶峰的作家,都因为科举失利而穷困潦倒一生。

  所以,我的看法是,林黛玉对科举是肯定的,对贾宝玉参加科举是从心里赞成的。她之所以不说“仕途经济的混账话”,是因为她没必要在贾宝玉面前说这些话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