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葛针:走出狭隘与偏执

(2022-04-02 20:35:00)
标签:

情感

葛针

走出狭隘与偏执

今晚报

杂谈

分类: 自由点击
葛针:走出狭隘与偏执


走出狭隘与偏执


作者:葛     针    原载:《今晚报》2022年3月31日第12版

  我读书一向不求甚解。一本书读完了,还能有所感触、有所思考,于我就是极好的。陈嘉映先生的那本《走出唯一真理观》,我就是在这样的不求甚解中慢慢读完的。

  “走出唯一真理观”,书名就令我惊叹,有一种挣脱束缚的轻松感。可是挣脱了什么,一时间又无法言说明白。至于挣脱之后,又向什么地方去,就更加难以言说了。

  于是,就吸引着我进入书中寻找答案。书中,陈嘉映先生谈了很多读书的问题,这些问题又或多或少与他的哲学专业有关、与他从事的“说理”工作有关。

  在开篇《走出唯一真理观》中,他就详述了自己读书、求知、思考的心路历程。哲学曾经追求的就是唯一的真理体系,“走出唯一”就是走出这样的普遍主义,放弃以哲学给这个世界提供终极答案。他说:“重要的问题不是找到唯一的道,而是这些不同的道之间怎样呼应、怎样交流、怎样斗争。”哲学我不懂,但他的这个观点我深以为然。

  今时今日,我们正处身于一个剧烈变化的时代。从世界格局来看,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全球化与多元化共同发展的世界。从小我的角度来讲,世界也变得更加平民化,精英人士不再高蹈于世,凡俗小民也可以活得多姿多彩。时代的发展与演变,社会精英所起的作用虽然仍旧至关重要,但公众参与公共事件的渠道和途径正变得更加多元和普遍。在这样一个平面的世界上,各种思潮、各种文化彼此碰撞和对冲。旧的传统难以固守,旧的思想正在被消解,而新的秩序又在不断被建立、被修正、被弃用。新旧之间、你我之间,差异正变得越来越大,此消彼长,左右互搏。貌似公平、共享的美好表象之下,各种事情反而演变得更趋复杂,不公平的现象愈发加剧,激烈的思想观念不再鲜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越来越难……这种现象,在互联网时代被进一步放大,新词汇不断被催生,语言也随之变得更功利、更俗气、更具攻击性,又似乎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受着焦虑,充满躁动,有话不能好好说,有理不能心平气和地讲。要么狂热,要么沉默。

  传统没有了,底线是要持守。

  就像“哲学已经死了”,但思考不能停止。

  某种意义上,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世界自会发展演变,至于它会变好还是变坏,我们或许可以预见,但不一定有能力去改变或扭转。特别是年届四十,经历更多事情以后,这种无力感、绝望感就变得更为强烈了。我无法阻止病痛的袭来、无法阻止亲人的离去,眼睁睁看着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眼睁睁看着有情人反目成仇……

  没有唯一的真理。你有你的道理,我有我的道理。你想要疗救社会,你就去疗救,只要你不来打扰我闭门读书。其实我闭门读书,只是一个人的事,不会妨碍到谁,当然更不会妨碍到你疗救社会的壮举。这个世界这么大,容得下你,也容得下我;容得下你的理想,也容得下我的理想。很多事情,其实都只是意气之争。作为个体,当我们的理念相撞时,原本是可以呼应、交流,甚至是争执的;当我们相互不能说服时,完全可以相背而去。当然,这只是说个体的你我。

  只要我们还能退守常识,只要我们不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只要我们不想着去控制他人。

  在这个复杂对冲的时代,在这个平面的世界之内,我们每个人都能表达所谓的“真知灼见”。而互联网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表达更丰富、更充实、更正确。至少看上去是这样。

  我希望自己能像陈嘉映先生一样,读更多的书,更多地反思自己,与人相处,多讲一点道理,多争取一点常识,努力让自己走出狭隘与偏执,努力让自己活得还算明白和干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