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庄:钟芳玲谈枕边书

标签:
文化宋庄钟芳玲谈枕边书中华读书报 |
分类: 自由点击 |

钟芳玲谈枕边书
主持:宋
庄 原载:《中华读书报》2022年3月16日第3版
一年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国外旅行,逛书店、买书、和书店主人聊天,为什么您会热衷于做这件事?
钟芳玲:除了喜欢,还是喜欢!
《书店风景》《书天堂》《书店传奇》《四季访书》《访书回忆录》一路写下来,您是从一开始就有规划?
钟芳玲:上个世纪末接触了西方的书店文化后,发现这个领域实在丰富,可惜现在华文世界少有人关注,因此开始在报章杂志撰文介绍,并陆续开了“书店博览”“闲聚爱书人”等专栏,不少篇章后来收录为《书店风景》,成为华文世界第一本近距离描绘西方书店的专著。2004年出版的第二本著作《书天堂》,不仅仅谈书店,还包含了图书馆、书展、有声书以及古董书与高科技的关系等等;第三本著作《书店传奇》仍是谈书店,但侧重于我个人与书店主人的互动以及书的故事;前三本著作组成“书话三部曲”系列。
2015年、2019年我分别出了《四季访书》《访书回忆录》两本著作,名为“书女说书”系列,希望能以更绵密、多元的写法,把读物、人物、景物串连整合。比如《访书回忆录》大篇幅谈了我近年来偏爱的西洋古书史,第一章由一个海豚与锚的标志,提到五百多年前文艺复兴时期的印刷出版大师阿尔杜思·马努提尔斯(Aldus
我的几本著作其实就是多年来访书、读书、赏书、做书的见闻与感悟,我期望能多面向展现“书”的知识性、趣味性与审美价值,同时挖掘潜藏在书本、书人、书地背后的历史与故事,读者能因而进入缤纷万象的书世界,从中获得真善美乐,甚而领略不同的生活风格与价值观。
您的这几本“有关书的书”,仿佛一部为书走天涯的纪录片,您在写作和旅游中收获了什么?
钟芳玲:世间事多半是苦乐杂陈。一路访书不可能都顺遂,比方某个要走访的书地因故歇业(临时或永久),某位访谈的书人无趣或无礼,越洋到了某图书馆珍本特藏区却发现最想要借阅研究的古书外送修复,旅途中遗失了储存大量影像的照相机或手机……一些情况不免令人沮丧得想撞墙。但每当欣赏了一册珍本、逛了一家有趣的书店、完成一次精彩的访谈、获得一些与书相关的新知识,就如同中了大奖一般,而这“大奖”无非是精神上的饱满与愉悦。
逐书而行的生活,使我接触了不少书人,并与他们产生温暖的互动。难忘十多年前,伴随北京传奇书店三味书屋的店主夫妇到朝阳区的甜水园(图书批发市场),那是网络书店尚不发达前,许多书商会去批书的据点之一;我在英美访书多年,却从未见过类似的图书批发市集,甚觉有趣,尤其是两位六七十岁的长者穿梭于一家家摊位、认真翻阅一本本书下单的场景,令我印象深刻;订书完毕,一道返回书屋二楼,吃他们亲手做的水饺、家常菜,听他们聊书屋的故事,那真是人间一大享受。
读书、编书、买书、卖书、藏书、教书与写书,和书打了一辈子交道,能谈谈您对于书的感情吗?
钟芳玲:每个人总有一些情结或癖好,我的特殊情结就是与书相关的人事地物。对于书与书店的好感,或许和童年的经验有关,记得小时候父母带我到城中办事,总是会把我“寄存”在主街上一家书店兼文具店。等上小学后,识字愈多,能读、想买的书也更多了;每一本书都像一个新世界,我仿佛觉得多了一对翅膀,能在不同世界中飞翔。书店之于我,既是一个避风港,也是一个天堂乐园。在我成长的年代,虽然有电视、收音机的影音娱乐,但没有现今无所不在的网络,也没有智能手机,跨国旅行更罕见,实体书刊仍是人们获取知识与娱乐的主要管道,如此的背景,不难理解我们这一代人对实体书(店)情有独钟。
您的枕边书是什么?
钟芳玲:没有特定的枕边书,总是随着当时的心情和兴趣,最常读的往往是当下正在撰写或研究的主题。不时也会随手由书架上拿一本西洋古书商或是古书拍卖商的目录来翻阅,这些目录往往图文并茂解说一本书的前世今生。此外,因为喜欢西洋古书,这些年我自习意大利文与法文,睡前的读物往往是意大利文、法文的入门学习书,虽然程度一直都停留在非常非常基础的阶段,听、说、写根本不行,但能读懂某些字词,了解一些语法,再借助一些语言翻译软件,使得我欣赏西洋古书更添乐趣;当然,未来枕边少不了加上几本拉丁文入门书。
您有什么特殊的藏书吗?可否谈谈您和书之间,或与作家间有趣的难忘的故事?钟芳玲:我的藏书并非一般人认为价格昂贵之书,它们多半都是英文的“books
有些书很平常,但因是作家当面题签,我特别珍惜。例如两度登门拜访出版前辈范用老先生时,获赠的几本著作;美国女作家荷琳·汉芙的成名作《84Charing
现在实体书店不太景气,您怎么看?
钟芳玲:我仅是一名实体书店的享受者、支持者、纪录者,而非一个书店业者,对于商业经营难以提出具体的建议。只能说这个世界永远有人爱逛书店,也永远有人爱开书店;然而现今因网络的兴起、科技的发达,阅读与销售的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我总是请开实体书店者多方考虑、三思而后行,想清楚自己开书店的目标与期望值在哪,如果完全基于理想、不顾营利,当然可以随心所欲去开店,只不过多数人没有条件如此潇洒。想开书店者不妨先到自己心仪的书店工作,亲自了解书店的作业与生态,听听书店经营者的经验,相信可以得到不少启发。
但对于那些刚开书店者,我只会衷心祝祷,人生难得有梦、有理想、有情怀,既然书店已开张,不妨就放手一搏、彻底浪漫一回吧!
开书店与逛书店都可能上瘾,有些人往往就如患了强迫症般,难以自拔;这种文雅的疯狂,又何尝不是我们文化人私心所渴望见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