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现实、生活为诗,对于大多创作者而言,既是一种美学追求,更是一种关照现实和生活的态度。但是,现实、生活究竟是什么?对于中国的寻常百姓而言,现实、生活又意味着什么?并且,对于电视剧的创作者而言,那种看似杂乱无序且又充满质感的现实生活,又如何物化为一种诗意化的视觉图景?这实际上也是摆在每一位创作者面前,需要不断思考和不断探索的一个永恒的艺术命题。
哲学家约翰·杜威称:“是我们创造了现实,每一个个人都在自己与环境的碰撞中建构起他或她自己的世界。”就个体存在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而言,杜威所言,明显带有建构主义的哲学取向。但是,正如知识社会学家所指出的,现实存在于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中,对于中国社会与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而言,现实生活毕竟不是抽象的哲学,而是再具体不过的一日三餐与七情六欲。这其中,在文化内涵层面,对于中国人而言,“住”所象征或者所代表的,实际上是一种具有共识性的“家”的概念,一种现实具体的基本生活场景。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寓意和内涵,创作者紧紧抓住“住”这一概念,建构起以“家”为情感核心的总体叙事脉络,并以此为出发点去写人,写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关系,写互动关系中人的情感及其变化。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叙事视角与表达策略,从而使得《人世间》在叙事内涵与逻辑建构层面,就已然有别于西方电视剧中以个体存在、个体情感为中心的叙事逻辑,呈现出极具民族文化内涵的本体叙事特征。即是说,作为一部开年大戏,不仅仅人物和故事要生根于特定的社会文化土壤与时代背景之中,讲述故事的视角也同样重要,尤其是对于一部年代戏而言,选择怎样的叙事视角,恰恰是能否引发观众情感与情境认同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此意义而言,该剧立足于“住”所构建起的,以“家”为核心的叙事脉络与线索逻辑,在基本叙事层面,已然为该剧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将“日常琐碎”作为一种基本的故事线,也在叙事观念与讲述方式上,摒弃了宏大叙事对现实生活的俯视,从而使得观众能够在一种平视自然的亲近感中,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姿态,去接近故事中的人,故事中的事儿,去体味故事中的情。
从文学文本改编的角度而言,可以说,《人世间》的热播与观众的拥趸,首要的是原著小说提供了坚实的文学基础。但是,将115万字的小说改编为58集的电视剧,又谈何容易。从叙事的角度而言,剧作理论家悉德·菲尔德认为,所谓叙事,“是把一条基本的故事线加以戏剧化”。我们日常文化生活中那些看似杂而无序的人和事儿,在小说、戏剧、电影或电视剧的叙事之中,实际上都可以理解为具有一定前后对照关联性的“基本的故事线”,关键是如何使之有序,如何使之形散而神不散。如果说戏剧化是一种基于艺术的技术手段的话,那么,“基本故事”的选择,对创作者而言,既是一种价值预设的投射,同时也是建构叙事及其线索逻辑的一种视角。这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是,什么样的事件具有可述性价值?或者说是这部戏值得去叙述的事件?从目前剧作改编来看,剧作者基于“立主脑”的改编思路与切入视角都十分明晰,创作者围绕“住”这一核心概念,在前二十多集中,紧紧抓住了主人公周秉昆基于“熟人社会”的家庭观,以及他对亲情、爱情、友情等情感的执念,并以此为基点,围绕人物性格,对“基本故事”进行选择。从而辐射出多条有效的戏剧性线索,这些线索反过来又对主人公的生活,构成一种致变性的因素。
某种意义而言,无论是小说、戏剧,还是电影或电视剧,叙事不仅仅是要讲述一些精彩的人物和事件,而是要建构一个“故事世界”。在电视剧《人世间》中,围绕主人公建构起的“光字片”这个主要生活场景,无论是人物关系,还是这片社区的运作模式,都可以说是一个“熟人社会”的小圈子,建立在亲情、友情基础上的信任,可以说是维系这一小圈子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的一个核心要素。这样一种运作机制,也生发出了“熟人社会”的道德规约与价值取向。正是基于此,剧中人物的行为方式,人物关系的建立与人物间的互动方式,以及前半程的大部分戏剧矛盾冲突,都是基于“熟人社会”的运行规则而得以展开的。
直至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与不断加速的社会流动,导致原本坚实的“熟人社会”形态被逐渐打破,“光字片”中的人物关系也开始发生了显著变化。经济大潮席卷大地,“陌生人社会”的迅速到来,让人始料未及。未来将会是怎样?“光字片”的未来又将会怎样?电视剧书写到此,或许正是大多观众所要追问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当下观众而言,如果说“光字片”那个小圈子社会,是一种断代描述的历史景观的话,那么,这一景观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之中,已被肢解为一个个历史的碎片,新时代的阳光将这些碎片融化为曾经温暖的记忆,所留下的更多是主人公身上那种纯粹,那种对情感的执念。
实际上,就艺术创作本身而言,一部优秀的电视剧,既要关注宏观的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更要在微观层面,将这种变迁和发展所产生的一系列动态变化,物化为具体的情感体验与人物行动。这其中,既要有断代式的群像书写,更要有一个个鲜活丰满个体的精准塑造。唯有写活了人,才能写活了戏。唯有内心有诗意,才能化生活与现实为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