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心武:因果报应与人性探究

(2022-03-01 21:11:10)
标签:

文化

刘心武

因果报应与人性探究

今晚报

杂谈

分类: 自由点击
刘心武:因果报应与人性探究



因果报应与人性探究


作者:刘心武    原载:《今晚报》2022年2月26日第8版

  因果报应,是“三言”中的一大主题。冯梦龙生活的时代,儒、道、释合流,儒家主张的仁义、道家倡导的修炼、释家即佛家宣扬的轮回,这些意识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冯梦龙编撰的故事里充斥着这类因素,丝毫也不奇怪。《金瓶梅》的写法大体是客观冷峻,白描出芸芸众生死者自死、生者自生,但在卷尾也还是写转世投生,没有彻底摆脱因果报应的大框架,只有到了《红楼梦》的出现,才打破了这种传统思维,塑造出了王熙凤不信阴司报应、贾雨村不信黑道黄道那样的艺术形象,特别是贾宝玉,更具超越儒、道、释的“情不情”境界。对冯梦龙和“三言”不能苛求,实际上其中不少篇章,因果报应的文字只是“穿靴戴帽”,文本主体还是写社会、写人生、写人性的。

  在“三言”中,刻意写因果报应的故事,有的我以为是败笔,比如《喻世明言》中的《月明和尚度柳翠》,写一个当了府尹的官员,上任时要求当地下属乃至名流都去祝贺,结果发现城南水月寺竹林峰住持玉通禅师未到,不由大怒。其实这位玉通禅师在那里修行已经五十二年,从不曾出来,凡有类似迎送之事,都由徒弟代劳。这个柳府尹竟设一恶计,派府中风流美貌的歌女红莲去往水月寺,假装冬日风雨中就要冻毙,层层递进地勾引玉通禅师,先诱其怜悯进得禅室,再谎称肚疼就要死去,必须禅师用身体暖她,方能活命,禅师中计破戒,就在沐浴后圆寂。接下来就写玉通禅师实施报复,他的魂魄去柳府让柳夫人受孕,生下一个女儿,就是柳翠,柳府尹得病身亡,柳家没落,柳翠沦落为娼,饱受蹂躏,最后,出现一个月明和尚,对柳翠棒喝,柳翠也就坐化,算是柳府尹得到报应。我认为这个故事荒诞不经,是因果报应的一种图解,没有什么感人之处。

  《警世通言》第二十五卷《桂员外途穷忏悔》,也是一个因果报应的故事,写一个叫桂迁的,早年落魄时得到施济慷慨救助,曾发誓今后愿变犬马报答,后来他发了迹,施家没落了,施济儿子找到他的豪宅,只希望他能还回当年接济他的那笔三百两银子,谁知姓桂的忘恩负义。这个故事就写得比《月明和尚度柳翠》好,因为笔触细腻,探究了人性。其中有一段写施济儿子施还找到桂府,只见桂迁东指西划,跟仆人处分家事,久等之后,仆人通报,桂迁装傻,也不往里迎,只在照厅给施还饭吃,施还就开口道:“家母候老婶母万褔,见在旅舍,先遣小子通知。”当年桂迁和他妻子跟施还父母是极好的,桂迁听了却不作积极回应,最后冷漠地把施还打发走,还说:“足下来意,我已悉知,不必多言,恐他人闻之,为吾之羞也。”所写的桂员外的行为话语,已非因果报应的逻辑所能涵括,完全是对负恩小人卑鄙卑微卑劣心理的准确揭示。故事后面写到因为忘恩负义,桂家夫妇儿子果然全变成了施家之狗。“三言”中涉及因果报应的故事,凡超越公式化脸谱化,能接地气,写出人的社会性,且对其人性有所探究的,就都比较具有认知与文学方面的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