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谢尚发:婚姻的理由与未完成的革命

(2022-02-28 21:21:22)
标签:

文化

谢尚发

婚姻的理由

未完成的革命

文艺报

分类: 自由点击
谢尚发:婚姻的理由与未完成的革命



婚姻的理由与未完成的革命



作者:谢尚发   原载:《文艺报》2022年2月24日第16版

 

http://wxb.whb.cn/images/2022-02/24/16/160224_p9_b.jpg


进入21世纪以来,作家们投身于“强攻现实”。余华《第七天》、刘震云《吃瓜时代的儿女们》、马原《黄棠一家》、王安忆《匿名》、贾平凹《暂坐》等,都可算作是近年来这方面的代表。这一股潮流大约肇始于20世纪末,一直延续到当下,尤其是“现实主义冲击波”,可视为滥觞。在这个序列中,周大新的创作尤值得关注——对“现实”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凝练世俗的准劲儿与狠劲儿、贴紧时代的锲合度与协调度、思想探索的高度与厚度……从这些方面来判断,可以说周大新在“强攻现实”的写作潮流中,是占据了一定地位的。从几年前《天黑得很慢》关注当下社会的老龄化问题,到如今推出《洛城花落》,聚焦离婚率这个时代新问题,无论取材,还是观念革新,都可谓是一语中的式的作品。

严格来说,从小说的文学审美性来剖析,《洛城花落》写得并不很好:比如故事情节链的安排与结构不协调而显得零散、对离婚原因漫长而繁琐的历史追踪考索分散了对小说主题的关注……小说核心情节直到叙述完成了一半的地方才真正开始,确实把线索拉得太长。这当然有周大新的难处:如果不铺排好离婚的前提,那么离婚就会显得无着落而格外突兀,小说结尾处的惊人效果也无所从出。事实上,这个“小说的漫长的开头”所交代的,是一种理念,即传统的婚姻关系是如何的男婚女配,从婚姻制度的开端处来铺排其合理性。

门当户对,可以说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婚姻史的考察。周大新不惜从各种古今典籍、历史故事、人间温情等方面,去强调一夫一妻制及其所携带着的文明要素、社会特点等的合理性。有了这样合理性的前提,离婚就会被不少人认为是大逆不道,没有责任感、社会担当等。也因此,离婚是否是一次失败的革命行动,也成了有待拷问的话题。

关于离婚的理由,被周大新利用多次庭审的方式揭示出来。这也是《洛城花落》借以思辨性地展开关于婚姻与离婚之间观念转变的基础,他一再借助律师之口宣称,作为新时代的人物,对离婚应该正确看待,从传统“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中解脱出来,要认定离婚是获得自由、再次选择幸福的机会,而非是对婚姻的毁灭,对社会责任的逃避。换一副眼光看待老问题,这才是时代所赋予的最大魅力,抱残守缺、默守陈规,都不是正确的、发展的眼光。与其选择忍耐,不如放手获得幸福。离婚的十七条理由,既是一次对传统观念的洗涤,也是在新的时代普及新的观念的尝试。

爱与不爱、结婚还是离婚,始终是交织着出现在《洛城花落》一书中的核心问题。围绕着这个问题,周大新讲述了一个简单却复杂、复杂又简单的故事,却在结尾处来了个翻转。正是这个翻转,对袁幽岚而言,离婚变成了一次失败的革命行为,对周大新来说,《洛城花落》的书写又如何呢?在结婚与离婚之间闪转腾挪的他,左右摇摆不定,在一系列论证了离婚的合理性之后,最终安排了一次悬崖边的勒马动作,但似乎木已成舟,离婚的结局变成了另一个故事的开头。

很显然,周大新试图去理解时代发生的巨大变迁,人们思想上浮尘一样搅扰着的潮流,但他终究还是落在自己所接受的传统思想观念之中,不惜改变庭审的客观真实来符合他所要的文学的真实,辨析离婚合理性的种种说辞也只能成为一场空。可以追问的是,文学在何种程度上可以思索时代的问题,又在何种程度上能够解决类似的问题?不过无论如何,站在传统婚姻观念一方,还是支持时代最新的思潮,文学的探索都获得了成功——有效地回应了现实社会所提出的问题。《洛城花落》若说其价值,这大概是存在的最重要理由了。


                                                ( 《洛城花落》周大新/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