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祖祥:从家乡到故乡

(2022-02-02 00:03:33)
标签:

情感

文化

苏祖祥

从家乡到故乡

今晚报

分类: 自由点击
苏祖祥:从家乡到故乡


从家乡到故乡


作者:苏祖祥    原载:《今晚报》2022年2月1日第8版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老诗人贺知章八十五岁时离开长安、告老还乡,回到念兹在兹的越州永兴(今杭州萧山)。河流、稻田、阡陌,往事、人物、乡音……这些萦绕在心头的乡情,是游子挥之不去的心结。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一起感受田园将芜的惆怅、物非人非的悲怀、乡情淡薄的怅惘、美好往昔的召唤、深情缱绻的告白。即使“每一个人的家乡都在沦陷”,即使回乡可能是一种惩罚、一种苦役,即使父老乡亲、家园情怀,似乎只具有纸面上的意义,家乡仍然是一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空间,思乡之情仍然是文学的母题之一。地理空间上的相依相存,心理认知上的深度认同,是产生思乡之情的根本原因。

  我们没有成为文豪的幸运,没有衣锦还乡的荣耀,但与老诗人一样,也有不变的乡音、岁月的风霜、儿童的问询、家园的暌隔。今天我们虽然在水泥森林里以戴着面具、心为形役的方式而生存,但内心深处仍然涌动着一种强烈的愿望——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与贺知章刚好相反,韦庄是从战乱频仍的北方辗转迁徙到南方。“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让人费解,但到了一定年纪后,我似乎有了新的认识:人在年轻的时候,往往伤春悲秋、多愁善感,容易生发“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的感慨,这个时候就不要回乡,干脆在异乡混混沌沌地为稻粱谋。到年老体衰、兴味索然的时候,春风吹不起半点涟漪,这个时候回乡,不会再有断肠之苦、怀旧之悲。

  项羽有一个关于“故乡”的说法:“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率直的炫耀之心让项羽走上失败的不归之路,却也让人看到故乡所具有的强大吸引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出了故乡与月亮如影随形,总是萦绕在人们心头。时间是故乡的关键因素,就像年份是醇酒的构成要素一样,越是长时间不回故乡,越是对故乡魂牵梦萦。

  家乡是一个空间概念:当一个人说想家的时候,他可能离家不长时间,空间的阻隔只不过让他更添回乡的决心。春运被称为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迁徙,是克服空间阻隔的蔚为壮观的奇迹,是乡愁的一次最为集中的释放。

  故乡是一个时间概念:当一个人说梦回故乡的时候,他可能有着时空的双重阻隔,更有情感上的“物非人非”之感,让他顿生“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喟叹。于是,他会这样安慰自己:家乡安顿肉身,故乡安顿灵魂。

  似是而非的现代化曾经让家乡窳败不堪:从雾霾弥漫的空气、板结贫瘠的土壤、深褐难闻的河水,到激素催生的鸡鸭鱼猪、瓜果蔬菜,神情委顿的父老乡亲。这些都让人痛心不已——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歌哭于斯、安顿肉身的家乡,盛放我们童年少年岁月、安顿我们灵魂的故乡,就这样在劣质化的道路上走向困顿、走向没落、走向空心化了吗?就这样让日思夜想的无根浮萍在水泥森林里魂断故园吗?愿我们的家乡早日走出梦魇的魔咒,愿我们的故乡早日走出时间的简单循环,愿我们这些流浪者早日找到回家的路。

  离乡与怀乡永远是一个悖论。眷恋家乡的浓厚情感并不能让他稍微放慢离乡的脚步,他会义无反顾走向远方,念叨着“生活在远方”“此心安处是吾乡”,开始憧憬寻梦之旅,在异域他乡扎下根来,枝繁叶茂,融入当地;然而,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每当偶然听到老乡的乡音而惊喜莫名、急于攀谈的时候,每当听闻家乡的人或事的时候,他都会不由自主地泛起怀乡之念,可能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回乡之旅,可能会回到母校重温少年的悸动,感叹时光易逝、岁月不居。这个永远的二律背反具有如此强大的张力,成为人们内心深处不断纠缠自己的执念,成为文艺创作者乐此不疲、常写常新的母题。

  《奥德赛》是一部描写奥德修斯历尽艰险、返回故乡的史诗。古希腊人虽然在地中海、黑海扬帆远航,但在战胜敌人之后,急切地希望回返故乡,即使饱经磨难也无怨无悔。于是回归故乡有了一种终极意义,因为故乡就是家庭、爱情、责任、荣誉、财产、文明的代名词。与此大异其趣的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却说:“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国家。”爱因斯坦奉此为圭臬。托马斯·曼则是自带家国:“我在哪里,哪里就是德国。”如此自信、决绝的说法,无视家国的地理意义,看重文化、语言、自由的精神意义,反映出他们四海为家的博大胸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