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建刚:细微处见风范

(2022-01-16 21:00:21)
标签:

文化

林建刚

细微处见风范

今晚报

杂谈

分类: 自由点击
林建刚:细微处见风范



细微处见风范


作者:林建刚    原载:《今晚报》2022年1月16日第8版

  关于自己与董作宾的相识,晚年胡适回忆说:“我做《西游记》的考证,明朝徐中行是《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朋友。那时彦堂(注:董作宾字彦堂)为张老先生收集河南的文献,他看见徐中行在河南做大官的事迹,钞节有关材料,写封信给我。我觉得他的材料很有用,就在《努力周报》的‘读书杂志’上把它发表了。他和我是这样初次认识。”

  董作宾在《努力周报·读书杂志》发表的那篇文章是《读西游记考证》,主要就是给胡适补充了不少相关史料,两人由此订交。此后,董作宾考取北大国学研究所,搜集歌谣,在北大《歌谣周刊》发表了文章,与胡适有了师生之谊。他第一次去拜访胡适,胡适不在家,江冬秀看到来人抱着一摞书,还以为是登门售书的琉璃厂书贾,正要将他拒之门外,恰逢胡适回家。不过,后来董作宾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甲骨文研究上,两人的学术交流逐渐少了。不过,后来胡适也帮助过董作宾。

  晚年的董作宾,由于家庭人口众多,再加上国民党败退台湾后,那里知识分子的待遇普遍偏低,故而在经济上常常陷入窘境。1955年,出于经济因素,董作宾离开了工作几十年的史语所,担任香港大学研究员,月薪为港币两千元。1958年,胡适就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后,在史语所增设甲骨文研究室,聘请董作宾做主任。1959年5月,刚过完六十五大寿的董作宾,忽然中风,不能言语,躺在病床上达几个月之久。好不容易病好了,董作宾又计划有南洋之行,前往新加坡、马来西亚做讲座。对董作宾的这一行为,胡适大不赞同,他以为董作宾在大病初愈后,之所以去南洋,或许是有经济方面的考虑。

  关于此事,1959年12月5日胡适特意致信董作宾说:“送上支票一千元,请你赏收应用。以后我每月一日送上此数,略助病后急需之用。千万请你不要推却,我的意思只要您决心取消南洋之行,要你明白,尊体尚未复原,切不可远行,以生命为儿戏。”

  关于胡适与董作宾,还有一个小故事值得一说。1961年2月6日,胡颂平记录:“前几天,董彦堂自己带来香烟一条,是用红纸包的。今天打开红纸,里面有个小信封,装有一百五十元台币。先生笑着说:‘大概是人家送一条烟给彦老,同时觉得礼太薄了,再附一百五十元给他买些水果之类的东西。彦老当然不知道的。我们发财了。’”

  董作宾知道胡适吸烟,于是把别人送他的一条香烟送给了胡适,可是当胡适拆开后,还发现了一百五十元台币,故而戏谑地对胡颂平说:“我们发财了。”看胡适这话,似乎是要把这笔小钱据为己有了。实则恰恰相反,当天晚上,胡适致信董作宾说:“彦老:你那天送我纸烟十包(一条),外有红纸包裹。今天我打开红纸,这里面有这小信封,内有一百五十元台币。纸烟敬领了。台币想是你忘了的,今奉上。”

  细节看人,于细微处可见一个人的风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