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龚明德:流沙河的笔名

(2021-10-06 10:10:00)
标签:

文化

龚明德

流沙河的笔名

今晚报

分类: 自由点击
龚明德:流沙河的笔名

流沙河的笔名

——文事探旧之三十八


作者:龚明德     原载:
《今晚报》2021年10月5日第8版

  巨卷《中国现代文学作者笔名录》1988年12月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印行,编者是很认真的学者,但第577页“流沙河”条目却等于没有内容:

  流沙河(1931.11.11—)四川金堂人

  原名:余勋坦。

  卒年现在可以补入“2020.11.23”,但余勋坦先生除传世笔名“流沙河”外还用过哪些笔名呢?弄清楚这个小小问题其作用倒是不小,比如编印出版《流沙河全集》、撰写《流沙河年谱》和《流沙河著译编目》就离不开这个小工程全面准确的成果。

  从流沙河自述中得知他的传世笔名最初是“流沙”,后来因为发现有人用过这个笔名,于是增补一个“河”字成“流沙河”,那时他尚未读到《西游记》,不知道此“流沙河”是恶水之名。但“流沙”究竟最早用于发表什么作品,却无人去调研,流沙河自己也没说过。查阅旧报刊,得见1949年8月18日成都《建设日报》副刊《指向》载有署名“流沙”的《渡》,三节共十一行。这个副刊的编者木斧是我在四川文艺出版社工作时的老领导,我曾请教过他,他确认《渡》是经他之手才发表的,而且“流沙”就是余勋坦投稿时用的笔名。

  成都《草地》月刊1957年6月号发表过署名“绿芳”的《也谈〈有的人〉》,反右时四川省文联编印的《四川省文艺界大鸣大放大争集》第237页明确指出这个“绿芳”就是流沙河。

  谭兴国生前自印的《草木篇事件的前前后后》第96页,揭示《星星》总第二期上的《我对着金丝雀观看了好久》是流沙河的诗作,这首诗署名“长凤”。

  流沙河有一篇自述《我的交代》,虽然写于1957年8月,但基本史实还应该予以认定。其中写道:在《星星》总第四期上,“我化名陶任先发了《风向针》”。《风向针》是一首短诗,流沙河的自述当然是铁定的史实。更有趣的是,在“陶任先”之后流沙河加了一个括注“即‘讨人嫌’的谐音”。这个“陶任先”的笔名,《星星》复刊后,流沙河在该刊《诗歌服务台》写答读者问时还用过,在文末用括注另行印出“解答者:陶任先”。

  供职《星星》复刊后的时段,流沙河除了用传世笔名发表大量文章,也用新的笔名至少在《星星》上陆续发表了不少作品。如以“张弛”为笔名发表《听流沙河讲诗》,就是明显一例。

  署名“张弛”的《听流沙河讲诗》,虚拟“对话人”三个,即“小孙”“大钱”和“老赵”,开头的介绍“对话人”便是流沙河的典型文风:“小孙:初学写作者 大钱:‘吹毛求疵’者 老赵:‘不偏不倚’者”。再细读全文,尤其对流沙河文章短项的放肆评说,准确又入木三分,非流沙河本人无人可以写出。

  在《星星》复刊后,署名“沈美兰”对台湾女诗人新诗等作品的赏析短文都是出自流沙河之手。“沈美兰”者,即“欣赏这些美好诗歌的是一个男人”。四川土话方言中,“男”和“兰”是一个读音,因为四川话中鼻音、边音没有严格的区别。

  流沙河的笔名还有哪些?随着研究的深入,将会有新的增补。可以断定,上述几个笔名绝不会是流沙河用过的全部笔名。比如,笔者因为工作需要阅读幸存的流沙河日记,在1972年9月12日这一天见他写下“我从前用笔名也姓过林”,就是一个线索,也又多出一个笔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