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辉:白居易为何活得久

标签:
健康蔡辉白居易为何活得久文摘报杂谈 |
分类: 自由点击 |

白居易为何活得久
作者:蔡
辉 来源:《文摘报》2021年6月12日第5版
https://epaper.gmw.cn/wzb/images/2021-06/12/05/p16_b.jpg |
|
久为劳生事,不学摄生道。年少已多病,此身岂堪老。这是白居易18岁时写的《病中诗》。
在中国诗歌史上,白居易可能是最喜欢写病的诗人。据学者吕国喜《论白居易闲适诗中的“病”》统计,在现存的2916篇诗作中,323首(404处)提到“病”,竟达11.1%。
从诗中可见,白居易可能患有近视眼、白内障、支气管炎、高血压、痛风等病,却活到75岁,比与他交好的诗人,如韩愈(57岁)、元稹(53岁)、刘禹锡(71岁)等,更长寿,他自己也庆幸道:“人生七十稀,我年幸过之。”
白居易好酒无度,且服丹药,还常吃云母粥。云母含重金属,有毒性,作为药物使用,须遵医嘱,白居易却把它当成保健品。令人好奇:如此折腾,白居易为何还能活这么久?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白居易生于郑州新郑县。爷爷白鍠曾任巩县令,父亲白季庚的最高官阶不过襄州别驾,去世时,白居易已22岁,葬父的钱都凑不够。
27岁时,白居易家贫无粮,族兄在浮梁(今属江西省景德镇市)当吏,收入微薄,只能让白居易“负米而还乡”,路上“茫茫兮二千五百”。这一年,白居易“方从乡赋”。
乡赋即乡贡,指不经学馆考试,由州县推荐的应试者。29岁,白居易中进士。唐代进士考试难度极大,全唐仅2681人成功,白居易是“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不久,白居易又通过书词拔萃科考试。
唐代科举分三种,即尚书省主持的常科、皇帝亲试的制举、吏部选科,书词拔萃科是吏部选科之一。中唐竞争激烈,进士多年未任官,亦不罕见。所以白居易又考书词拔萃科,该科重辞藻,进士及第者易中,一般情况下,每年仅录8人。
在当时,两试皆中者极罕见。32岁时,白居易入仕,虽是九品校书郎,但张说、张九龄、李德裕、元稹等宰相均以此始。
元和二年(807年),白居易出任翰林学士。李白也曾任翰林学士,但唐玄宗时非要职。唐德宗后,翰林学士相当于皇帝的私人顾问,常值宿禁中,领班承旨学士被称为“内相”。
与白居易同时任职的,有李程、王涯、李绛、崔群、裴洎,后来都当了宰相,晚年白居易与故人相聚,自嘲说:“同时六学士,五相一渔翁。”
唐宪宗曾看重白居易,白居易亦存感恩之心。兼任谏官时,认真负责、极言尽谏,令唐宪宗不快,抱怨说:“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在宰相李绛劝谏下,唐宪宗勉强忍耐。
元和六年(811年),白居易的母亲李氏落井而死。李氏有精神疾病,曾在家中持刀狂奔。京兆府怀疑白居易谋杀,幸邻居证明,平时常听见李氏乱喊。
因母丧,白居易辞官丁忧,不久,年仅3岁的爱女金銮子又去世。在《病中哭》中,白居易写道:“故衣犹架上,残药尚头边。”
元和九年(814年)冬,白居易被召回,在太子东宫任职,第二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武主张扫平藩镇,被藩帅的刺客暗杀。朝中尽知背景,偏偏白居易上书要求严查,引起风波。有人弹劾称:白居易非谏官,岂能越职言事?且母丧期间,竟写《赏花》《新井篇》两诗,有辱名教。
让白居易愕然的是,唐宪宗竟将他贬为江州司马。
元和十五年(820年),49岁的白居易回到长安,第二年,任中书舍人,接近拜相,却被外放当杭州刺史。大和二年(828年),好友韦处厚拜相,有他的奥援,白居易拜相似乎只是时间问题,没想到韦处厚同年病逝,白居易再失机会。
白居易写了一辈子涉病诗,但三四十岁、仕途顺利时,只写了16首。可见,他的健康状况也许没那么差——在唐代,白居易的眼病、痛风是常见病,且他68岁才患头风(高血压)。
白居易注意养生,写过很多养生诗。虽好饮酒,但也常饮茶。
白居易喜听琴,且“野性爱栽植”。他颇通医道,比如自制薤白酒(薤白是一种中药),曾坠马伤腰,便“行呷地黄杯”,即在酒中加入地黄汁疗伤。白居易还常服黄芪,既治胃病,又强身。此外,白居易喜食“胡麻粥”,古人认为胡麻有延年益寿之功,是八谷之首。
晚年白居易常斋戒,在仲夏月(旧历五月)会斋戒3旬,平时也持十斋(每月吃素十天)。52岁到75岁期间,提到斋戒的诗多达37首。现代研究证明,小鼠减30%食量,寿命可长3倍,适当少食可能有益长寿。
白居易的爷爷白鍠寿至67岁,父亲白季庚寿至65岁,均超唐人平均水准。白居易后期远离纷争,一心求闲,能活到75岁,不算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