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韩少功:离你很远,又离你很近

(2021-05-30 12:18:12)
标签:

文化

韩少功

离你很远又离你很近

今晚报

杂谈

分类: 自由典藏
韩少功:离你很远,又离你很近



“最大的战胜是不像对方,是与对方不一样。”

韩少功:离你很远,又离你很近


作者:杨晓晖    原载:《今晚报》2021年5月28日第12版

http://epaper.jwb.com.cn/jwb/resfile/2021-05-28/12/4267573_zpws_1621427175351_b.jpg


  价值观多元的时代,真正的智者从来不迷乱。对于人性,著名作家韩少功有如此思考:“所谓人性,既包含情感也包含欲望。情感多与过去的事物相连,欲望多与未来的事物相连,因此情感大多是守旧,欲望大多求新。”

  好作家的使命在于传播价值观

  翻开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韩少功的散文集《态度》,阅读第一篇《渡口以及波西米亚》,作为第三届“三毛散文奖”审读委员会的委员,觉得只这一篇,就盖过了216部初评散文集的所有文章。从容文字、思想锋芒、人文历史的娴熟,熔铸于张弛有度铿锵有力的长句之中。他的感慨或者启蒙你或者点燃你。

  在小说与散文创作两方面都硕果累累的韩少功对于两种文学样式的区别,概括为“想得清楚的写成散文,想不清楚的写成小说。”——这观点也指导了无数的文学青年。然而小说家的散文,就是弥散不一般的力量。2007年,韩少功以散文集《山南水北》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2000年,韩少功在湖南省汨罗市八景乡,他曾经插队了六年的地方,建造了他依山傍水的农家院落。一年之中,有半年的时间,他从任职的海南来到湖南的乡下。《山南水北》就是写作家在八景乡的乡居生活。102篇短文,写他的种植、驱虫,串门、交友,观察、思考,一流大家的幽默俏皮时时散发,令人微笑大笑。

  2020年,出版社的朋友推荐韩少功的最新散文集《态度》,作为第三届“三毛散文奖”的参评作品。比起《山南水北》的生动诙谐、感性诗意,《态度》的阅读,使阅读者有更多的停留。

  拉美贫困区的图书馆,是“几个孤零零的情怀亮点,”“富人的道德工程”——韩少功特有的词语组合,总是“箭指靶心”、令人心领神会。在他的系列文章中,对于消费潮中的虚高、生快钱的社会弊病、物质化对于人性的腐蚀,持续地表达着怀疑、批判、警醒与痛切的忧虑。“人类最后的特点和优势,其实就是价值观。”道德的核心内容是价值观,是义与利的关系。在韩少功看来,文学也是如此,好作家之所以区别于一般的“文匠”,“就在于前者总是能突破常规俗见,创造性地发现真善美,处理情与义的价值变局”。

  读韩少功的散文,也相当于读了许多前贤的书。他的判断基于他感性的本能,也基于他的满腹经纶。他的语言既古典又现代,既口语又书面,既朴素又妖娆,既通晓又深邃。浩浩荡荡、驳杂丰富,有宽容的温和,更有讽刺的犀利。他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翻译家。

  孩子们习惯叫他“韩爹”

  韩少功八景乡小院的不远处是一所小学。孩子们被老师告知:只有周六与周日,才可以去打扰韩爹。但有访客来临,孩子们仍会雀跃地喊着韩爹,进他的院门,而韩少功会像爷爷呵斥小辈一样,叫他们不要打扰客人。在有着贤爹、庆爹、谷爹、绪非爹种种称呼的八景乡,韩少功被农民们叫作韩爹,可见他被他们当作了自家人。

  在山上开公路不知左面好还是右面好的村干部,一定要韩爹到山上去考察拿主意。

  船工李有根做着法国访客李普曼的向导,韩爹需要一遍遍告诉他:你们不是一个祖宗,你这个李跟他的李是不一样的。他送你“像药丸子一样的东西”,不是药丸子,那是巧克力。

  乡邻们自家的冰箱不通电,里头塞满衣服或者杂物。如果有一碗碗的鲜肉需要储存,就要放到韩少功家的冰箱里,韩爹的冰箱也就成了公共冰箱,“菜地也半公共化”。

  老农们感谢韩爹来八景乡为他们做了很多好事,对此的报答是:七嘴八舌地献计山上哪一块是葬他的风水宝地……韩少功幽默地说:“准僵尸还得给他们倒茶喝。”

  2017年10月,由湖南省汨罗市作协热情张罗,在韩少功曾经插队务农的罗江镇天井村,召开了一个老乡见面会,曾进入韩少功小说的各位原型人物争相对号入座,并要求合影留念。他们的表情隆重、认真、肃穆。大作家笑得很欢。

  韩少功赞成海德格尔的观点:“静观”只能产生较为可疑的知识,“操劳”才是了解事物最恰当的方式,才能进入存在之谜——这几乎是一种劳动者的哲学。韩少功也赞成老祖宗说过的“修辞立其诚”。

  在《态度》一书中的答记者问中,韩少功说道:“总是在机关、饭店以及文人圈里泡,你说的几个段子我也知道,我读的几本书你也读过,这种交流还有多少效率和质量可言?相反,圈子外的农民、生意人、基层干部倒可以让你知道更多新鲜事。”

  他敏锐地发现,山里农民的笑脸是各行其是,并非“交际同类时的肌肉表达”。他怀疑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以后,“我在镜中是否也会笑出南瓜或者石碾的味道,让自己大感陌生?”

  作者问韩少功:“从2000年在汨罗八景乡生活,已经有20年历史了,您心态上有什么变化?《山南水北》中的有些人物是否已经过世?”他说:“‘神医’走了,‘剃头匠’走了,‘贤爹’去年冬天也走了。不过,又有一些新面孔走进我的生活。只要身体能对付,我这种半年城市半年乡村的模式大概还可以持续下去。半耕半读的日子其实很惬意,有益身心健康。我老伴甚至在乡下过上了瘾,一到开春就催我动身。”

  “最大的战胜是不像对方,是与对方不一样。”——韩少功老师的这句话,无论是对决定写作的作家,还是对一个只要出色地生活的人,都是如此具有力量。

                                                                                              (摘自《新民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