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自由评论
自由评论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9,784
  • 关注人气:2,6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晋如:杜甫在抒情上的独特创造

(2021-05-22 00:55:00)
标签:

文化

徐晋如

杜甫

在抒情上的独特创造

今晚报

分类: 自由典藏
徐晋如:杜甫在抒情上的独特创造


杜甫在抒情上的独特创造


作者:徐晋如     原载:《今晚报》2021年5月20日第12版

  杜甫创造性地泯去了用典使事与抒情之间的界限,让托于人的“比”笔也承担了抒情的功用。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二语,天骨开张,桀骜不驯,极好地勾勒出诗人的内在形象。典出《庄子》及《韩诗外传》:孔子门人原宪居鲁,生活得非常清贫,同学子贡肥马轻裘来见,看到原宪的苦况,感喟说:“先生何病也!”原宪回答说,钱财匮乏谓之贫,学而不能身体力行才是病,我是贫,不是病。又侃侃而谈了一番学者为己、忧道不忧贫的道理,令子贡羞惭而去,“原宪乃徐步曳杖,歌《商颂》而反。声沦于天地,如出金石”。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创造,就是因为在老杜的笔下,撼人心魄才是第一要务。

  即使是叙事的赋笔,老杜也夹杂着大量的议论。他先以“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起兴,接入写自己的行踪:“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而他的行踪,不过是为他提供了一个立脚点,让他好铺陈自己的所思、所感。普通诗家写来,必定描摹物象,物我同怀,而杜甫却根本不讲什么“天人合一”的境界,一意刻画心理,凸显出强烈的人文的精神。自然的物象都被他的情感所驱驰,而随之列兵布阵。“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一笔点染,诗人的感觉完全压住了物象的客观面貌,诗人的“感”与“思”不再由物象而触发,而是让物象随着诗人“感”与“思”同步变幻。承上“客子中夜发”,接写“凌晨过骊山”,而骊山是玄宗离宫所在,老杜很自然地以一句“御榻在嵽嵲”,引出无穷的感慨。嵽(dié)嵲(niè)是两个入声字,叠韵而连绵,意为高峻,此指山之高峻处。经骊山而想行宫,老杜所思者何若呢?“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他想到兵气压人,而不由心思恍惚,稍不留神,就会失足跌落崖谷。而缅想当初玄宗游幸至此,“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君臣留欢娱,乐动殷樛嶱。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温泉之水蒸腾而上,羽林军列队护卫,君臣荒游宴乐不已,乐舞盛明广大,与其会者,皆重臣贵幸之辈。到这里,已经完成了“蚩尤塞寒空”与“瑶池气郁律”的对照,然而诗人之意又岂止于此?忽如旁生枝节一般,老杜又评论道:“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由朝廷赐赏皆是民脂民膏,说到朝中大臣,殊负国恩。唐人称皇帝曰圣人,老杜说皇帝赐以装满币帛的筐篚,是希望你们让国家安定,人民有活路,大臣倘若轻忽此理,岂非做皇帝的白白浪费了这些财物吗?朝廷上的济济多士,如有仁爱之心,真该悚然生惧了。岂,是岂非之意。

  杜甫正是通过这样的创造,让诗歌有了另一种庄严深沉的美,而与其他的唐代诗人,都划开了界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