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章:序的危机

标签:
文化刘成章序的危机今晚报杂谈 |
分类: 自由典藏 |

序的危机 |
作者:刘成章 |
我上学时,曾读过宋濂的著名古文《送东阳马生序》,至今记忆犹新。但那属于赠序,是惜别赠言,是以自己早年借书求师之不易,阐明不吃苦不苦学“无以成”的道理,情真意切,勉励后学刻苦努力。这只是序的一种。
更多的序,是书序,是指正文开始之前的简短文字,或议正文,或谈作者,或写些别的有关事情。此种书序,一些文学大师,如欧阳修、鲁迅、柏杨、孙犁,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这些序大都言简意赅,文采四溢,情趣盎然,使人百读不厌。
可惜,我们近些年所看到的一些序,实在不敢恭维。序的名声,早已被摆弄成了敝屣。如若不信,你可试试对编辑们放个风说:我手里刚刚写好个序,看看人家是动容呢,还是避之唯恐不及?这恐怕怨不得人家。人家不是文体歧视。其原因不外乎你所写的序难脱普遍窠臼:既无精辟的见解,也无简明的概括,有的只是陈词滥调,有的只是信手复述和廉价的赞誉,而且文字也不好,读之令人昏昏欲睡,直想打哈欠。这些年我们看到的序,总体大略如此。序,处于危机状态。
公道地说,此种情况,也不是序中独有。我们古时的诗词大家,曾经写出过无数佳作——然而也不尽然,从他们手里出来的应酬之作,大都是次品。此类诗词,恰和我们这个时代的书序相差无几。其要害是缺乏生活感受、新鲜识见,属于平庸的套路之作,更遑论思想价值和欣赏价值了。
据我了解,这些年来大量的所谓游记,也和它们差不多,充其量只是些装扮了一下的导游词,很使编辑们伤脑筋。
听我这睥睨天下的口气,我是否高明于人家?否。其实,我更和平庸二字难分难解,我本身就很平庸,所以我惧怕写序,以为写序之难难于走李白的蜀道。我从来写不好序,更是无力改变当前序的窘境。
我忽然想起,在过去,大戏开演之前总要打一阵开场锣鼓,我的家乡把那叫炒台子。这词儿很妙。这可叫做高词在民间。炒台子时,那打击乐节奏强,速度快,转眼就把冷寂的戏台子炒得红火热闹。如果在农村,那些老太太小媳妇,即使口里的饭还没咽下去,已急着洗碗拿板凳。我还联想到正餐前边的开胃小菜,当我们坐在酒桌前,举起筷子随便吃那么几口,口舌生津,食欲就来了。序,或有声有响;序,或有滋有味;序,就应该呈现这样的面目。序,起码应能有点儿新意,成为一篇达到发表水平的好文章。我虽不能,却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