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波:新诗与旧典

标签:
文化朱建波新诗与旧典今晚报杂谈 |
分类: 自由典藏 |

|
|||
闻一多生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从小就进入家塾学习传统经史、古典诗文。祖父极爱搜罗群书,父亲又是晚清的优增生,耳濡目染,耳提面命,日积月累,聪颖好学的闻一多便打下了深厚的旧学基础。1912年十三岁时,他以复试鄂籍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在“水木清华”的校园里度过了十年学子生涯。这期间,他发表了不少旧体诗、赋和古文,例如《提灯会》《马赋》《二月庐漫记》。随着《女神》《冬夜》等一批新诗集的继踵而出,闻一多又狂热地爱上了新诗。 1922年,赴美留学前夕,他满脑子的还是中国的新诗和旧诗,而且喜新不厌旧,“主张新诗中用旧典”(1922年6月22日致梁实秋信中语)。同年发表、次年收入《红烛》的《红荷之魂》一诗,就是其典型之作。“是千叶宝座上的如来,/还是丈余红瓣中的太乙呢?/是五老峰前的诗人,/还是洞庭湖畔的骚客呢?”四行连用四典,且皆与荷(莲、芙蓉)有关。第一个出自佛经:“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华中”(《楞严经》卷七);第二个出自神话:“汉武时,海中有人义角,面如玉色,美髭髯,腰蔽槲叶,乘一叶红莲,约长丈余,偃卧其中,手持一书,自东海浮来。俄为雾所迷,不知所之。东方朔曰:此太乙星也”(《御定广群芳谱》卷二十九引《拾遗记》);第三个出自唐诗:“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李白《望庐山五老峰》);第四个出自楚辞:“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屈原《九歌·湘君》)。 1928年,闻一多的第二本诗集《死水》面世。读者若嫌《红烛》里的用典还未臻至化境,那么《死水》里的用典则是水中着盐,无迹可寻了。比如《口供》:“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阳,/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鸦背驮着夕阳,让人想起贺铸《临江仙》“鸦背夕阳山映断”之类的宋词妙句;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又让人想起韩愈《山石》“黄昏到寺蝙蝠飞”之类的唐诗佳句。即便不做这样的联想和比附,我们也能从闻一多的遣词造句中体味到浓浓的“中国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