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晋如:诗盛于唐与诗胜于唐

(2021-01-28 13:31:23)
标签:

文学

徐晋如

诗盛于唐与诗胜于唐

今晚报

分类: 自由典藏
徐晋如:诗盛于唐与诗胜于唐

诗盛于唐与诗胜于唐


作者:徐晋如    原载:《今晚报》2021年1月28日第12版

  在清代学者焦循之前,人们认同的是诗盛于唐而非诗胜于唐。一字之差,其义迥别。焦循、王国维以至近世文学史家,所赞襄的是唐诗为唐代的“一代之胜”,焦循更狭隘其说,认为律诗擅唐一代之胜。焦循所谓的律诗,指的是近体,还包括符合近体诗平仄、粘对要求的那一部分绝句。这些近体的绝句,又称作“小律诗”,明代甚至有学者认为,绝句即截句,是截取律诗之半而成的。如真依焦循之论,唐代专录其律诗(近体),则李白天才横放,一向绌于律诗,杜甫渊雅深沉,又不长于绝句,李杜的成就都要削去一半甚至更多。这难道符合唐诗的真实面目吗?专讲律诗的风气,最早见于晚唐,延续至宋初,明代的杨慎早就直指其弊:

  “晚唐之诗分为二派:一派学张籍,则朱庆余、陈标、任蕃、章孝标、司空图、项斯其人也;一派学贾岛,则李洞、姚合、方干、喻凫、周贺、‘九僧’其人也。其间虽多,不越此二派,学乎其中,日趋于下。其诗不过五言律,更无古体。五言律起结皆平平,前联俗语十字一串带过,后联谓之‘颈联’,极其用工。又忌用事,谓之‘点鬼簿’,惟搜眼前景而深刻思之,所谓‘吟成五个字,捻断数茎须’也。余尝笑之,彼之视诗道也狭矣。《三百篇》皆民间士女所作,何尝捻须?今不读书而徒事苦吟,捻断肋骨亦何益哉!”(《升庵诗话》卷一一)

  一百年前的新诗运动,是从意图打倒格律诗开始的,新诗运动的急先锋胡适显然对古体诗毫无悟入处,他大概认为近体诗就是中国诗的全部了,否则古体诗本已极自由了,又何待乎他来“解放”“尝试”呢?

  诗盛于唐的平情之论,可参明代诗论家胡应麟之说:

  “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其格,则高卑、远近、浓淡、浅深、巨细、精粗、巧拙、强弱,靡弗具矣。其调,则飘逸、浑雄、沉深、博大、绮丽、幽闲、新奇、猥琐,靡弗诣矣。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诗薮·外编卷三》)

  胡应麟只是提出了一个文学史上的事实:诗至唐而盛。它和焦循、王国维所谓的“诗胜于唐”的概念完全不同,这才是对唐诗的平情之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