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岳添: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也要靠运气

(2020-12-19 21:55:52)
标签:

文学

吴岳添

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也要靠运气

文摘报

分类: 自由典藏
吴岳添: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也要靠运气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也要靠运气


作者:宋春丹    来源:《文摘报》2020年11月24日第7版

  

    诺奖的评委们不是具有非凡远见的圣人,他们往往也会囿于成见,从而可能使最有声望的作家与诺奖失之交臂。1901年,也就是诺贝尔文学奖刚刚创立的第一年,当时法国的左拉不仅著作等身、享誉世界,而且他在19世纪末的德雷福斯事件中挺身而出主持正义,成为法国进步力量的领袖。然而评委们却认为,他的作品中“粗俗得厚颜无耻的描写,以及缺乏灵性的自然主义,令人难以把应该授予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作家的文学奖颁发给他”。左拉在1902年就去世了,使得评委们的重大失误永远失去了弥补的机会。也就在同一年,大名鼎鼎的托尔斯泰以“可怕的自然主义描写”“对文化的敌视”和“理论上的无政府主义”等理由被评委们拒之门外。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世界的影响举世公认,但是到1936年,评委们还完全无视他的学说对包括意识流小说在内的现代文学艺术的促进作用,认为他“具有扭曲的想象力”,“把语言贬低为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甚至斥责他腐蚀了一部分世界文学。

  诺奖的评选虽然要广泛征求推荐人的意见,但是推荐人的身份往往更为重要。瑞典国王居斯塔夫六世的小弟纪尧姆亲王在1949年推荐福克纳,1951年又亲自给评委会写信推荐已经落选三次的弗朗索瓦·莫里亚克,从而使他们得以顺利获奖。

  评委们虽然力求公正,但是对外国文学也有各自的爱好,他们与文学大国法国的关系特别密切,这或许是法国作家获奖最多的原因之一。在1974年之前,北欧国家都有不少作家获奖,仅瑞典就有6人之多,这与评委们身为瑞典人不无关系。

  最后是作家们自身的运气。法国诗人保尔·瓦莱里经过10次提名,可惜在1945年颁奖前夕的7月份就去世了。1946年,77岁的法国作家纪德被提名,评委们吸取了瓦莱里的教训,第二年就把奖颁给了他。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网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