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林:曾国藩置妾

标签:
情感王开林曾国藩置妾今晚报杂谈 |
分类: 自由点击 |

|
|||
当初,曾国藩的好友胡林翼置妾,是为了生个儿子传承香火,连陶夫人都急着为夫君物色家声清白的好女子。胡林翼所置之妾见诸书信者姓魏、姓王,很可能不止这两个。他致书家中,叮嘱再三再四:“不拘何处之人,亦不要姿色,总要内有秀骨,神气足,却要真货,年纪十四五,质地清,声音圆耳。此非一二时可能看定。若姿色,则必不可太美,美则无真性情,且外秀者内愚,外朴者内慧,此事姑存于心可耳。”胡林翼不注重外貌,只注重对方的年龄和内在的精气神,这倒是稀奇。
曾国藩置妾,并非为了传承香火,说起真因来,不免令人欷歔。年轻时,他身患极顽固的牛皮癣,虽经反复医治,并未断根,此病发作时,奇痒难耐,盛夏溽暑长夜无眠,他置妾,只为找个挠痒人。咸丰十一年(1861)十月二十四日,曾公日记:“前季弟买一詹姓女子,初十日在船一见,未有成议。旋韩正国在外访一陈姓女子,湖北人,订纳为余妾,约本日接入公馆。申刻接人。貌尚庄重。”曾公有知人之明,这回却看走了眼。陈氏妾身患不治之症,病体支离,根本无力照顾曾公。同治二年(1863)五月初一日凌晨,陈氏妾在两江总督府病故,年仅二十四岁。 同治八年(1869)三月初,曾国藩从直隶总督府写信告诉儿子纪泽:“日困簿书之中,萧然寡欢,思在此买一妾服侍起居,而闻京城及天津女子性情多半乖戾,尔可备银三百两交黄军门家,请渠代我买一妾。或在金陵,或在扬州、苏州购买皆可。事若速成,则眷口北上即可带来。若缓缓买成,则请昌岐派一武弁用可靠之老妈附轮舟送至天津。言明系六十老人买妾,余死即行遣嫁。观东坡朝云诗序,言家有数妾,四五年相继辞去,则未死而遣妾,亦古来老人之常事。尔对昌岐言,但取性情和柔、心窍不甚蠢者,他无所择也。”男人置妾易,遣妾难,白居易心伤,苏东坡亦心伤,曾国藩又何能例外?三月十五日,曾纪泽从扬州回复父亲:“昌岐处已交三百金,渠至上游阅视水师汛地,须秋初乃回江南,所办之事一时难成也。”昌岐即黄翼升,时任长江水师统领。曾公置妾之事,拖延至同治十年(1871)七月二十六日才见到正文,相距初议已过两年多,曾国藩写信告诉两位老弟:“善长带一婢女来,将为吾置簉,系昌明所办,而吾弟亦赞成之者。吾以精力太衰,理不久于人世,不欲误人子女,故不收纳,不久即当倩媒另行择配。”置簉即置妾,当年人口买卖合法,三百两白银可在江南购得一位年轻女子。同治十年八月十一日,曾国藩回复弟子黎庶昌,谈及此事:“鄙人置簉之说,昔年曾有此议。黄昌岐于上游买婢,令敝族舟便带来,外间遂有此谣。自顾年力衰迈,久已不设此想。阁下所闻,无乃告者之过。”事情耽搁了,曾公的兴趣也就消退了。 对于兄长置妾一事,曾国荃很支持,他认为,兄长的文章劲道足,如有神助,显为高寿之征,“倘得少阴以扶老阳之气,益觉恬适有余味矣”,“此固无关于一生之大者,随其心之所安而已”,还说自家老妻去年催他将婢女收为侧室,当时他没同意,“今年秋冬,竟不能不挽回初意,以就弟妇之意”。曾氏兄弟置妾的想法恰好相反:老兄先进后退,鸣金收兵;老弟先退后进,吹起了冲锋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