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恩亮:如何做好文学副刊编辑
					
											标签:
																				
                            文化杜恩亮如何做好文学副刊编辑杂谈 | 
					分类: 自由典藏 | 

  | 
|||
| 
 无论是新兴媒体,还是传统媒体,文学编辑作为编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把控文学稿件质量和纠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想做好文学编辑工作,不光需要具备过硬的文学功底、文学素养,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一、与时俱进,强化文学功底 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也加速了文学的发展和创新,世界各地的文学发展可以瞬间分享到网络平台,供各界人士学习、评论。在“地球村”的影响下,文学编辑不仅要处理好手里的工作,还要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汲取好的、优秀的“好”文化,剔除肤浅粗俗的“糟粕”文化,打牢自身的文化根基,强化自身的文化信仰,明确自身的文化责任。 网络技术的进步、推广和发展,催生了数以万计的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出世,并非偶然,而是网络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网络语言作为传统语言的补充,是对传统语言的创新、发展和丰富,它的形成主要有两条途径:赋予传统词汇新义和新词汇产生。作为文学编辑,要用辩证的眼光来审视网络语言,要合理“取舍”,取其灵活变通、新奇、简单、幽默、饱含新意之利,舍其粗鄙肤浅、语意模糊之弊,接受其快捷、自由等鲜明的时代特点。除此,网络上广泛使用的缩略语和表情符号,让人耳目一新,既简略了人们交流的语言,也弥补了网络交流不能谋面的缺憾,让网络交流的语言丰富、形象且有趣,奇思妙想的网络语言给人们的思维环境开创了一个更开阔的视野。 因此,跟上时代步伐,熟知网络语言,学习好、运用好网络语言对于文学编辑来说,显得异常重要。 二、文学编辑的素养 对于公开发行的报刊杂志,来稿方式多种多样,稿件质量也会参差不齐。编辑拿到文学作品时,首先要确定该作品能不能用;其二,作品还不错,有点质量,却又有些含糊不清或者绕,那么,编辑就要耐心修改,因为这是编辑的责任和义务,也是编辑责任心和公德心的体现。 编辑在修改稿件的过程中,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1)尊重原创者的文学风格和文学内涵 文学的创作源泉来自生活,不同的生活实践活动为不同的人及其创作提供了不同的素材积累,也赋予了他们与别人不同的独特情感体验,这种独特情感体验,对原创者的创作个性有着直接影响。此外,创作倾向、个性心理、艺术修养和时代变化也不断影响着文学创作者,因此,文学创作者必定会形成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文学编辑,应该是很喜欢文学、喜欢文学创作的,要不然也不会全身心投入到文学编辑中去,但不可否认的是,文学编辑必定也有属于自己的文学风格。因此,在修改除非自己作品的时候,要从别人的作品中读出他人的情感、思想和思维,要特别留意他人作品的风格和上下文所蕴涵的深义,切忌以己之观,篡改原创者的文学风格和作品内涵。 (2)尊重原创者的辛苦付出 文学的创作,是一个极其艰辛、呕心沥血的过程,无论写下的是一百字、一千字、一万字……我的文学作品虽然不多,但我理解写作的人,在创作中是非常辛苦的,这种字字珠玑、呕心沥血的“痛”,只有创作者自己才能真正体味到。因此,在修改文学作品过程中,编辑应瞻顾全文,确定没有反党反社会言论及其观点再进行下一步的修改。其次,要在不修改原创者本意的情况下,对文章进行错词错句及标点符号的修改。有时,会遇到原创者写的“死胡同”型句段,此刻,编辑要沉下心,耐住性子,一步一步把原创者扰乱的思路解开,把文章理顺。这个过程,艰辛而痛苦,既能体现出编辑尊重原创者的辛苦付出,同时又能体现出编辑强烈的责任心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3)摆正良好的工作态度 文学编辑作为选择稿件、修改稿件和使用文学作品一体化的掌控者,对投来的作品有着“生杀大权”。因此,编辑应该正视自己作为编辑的职责和态度:编辑的职责就是修改稿件、上版,而且编辑并非原创者,因此不能修改原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编辑的责任是让稿件不出现政治偏向,减少稿件的错误,把“绕”在一个胡同里的文字按照原创者的意图理顺,让成品后文章既保留了原创者想要表达的意图,又有编辑不辞辛劳修改的痕迹,让读者看起来一流二水,清清爽爽。从本质上来说,这是编辑文学素养的体现。“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编辑能做到舍身忘记,做到为他人做嫁衣,做到锦上添花,因为,这是作为文学编辑的神圣使命。 无论是报纸的版面还是杂志的版面,版面总体能容纳的字数都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版面里编排合理的文学作品,这是对编辑能力的要求和素质体现。有的编辑在编选文学作品的时候,或因为有急事,或因为手中作品紧凑,或是因为其他原因,会把别人的作品大删特删,用来“补”版面。事实上,这是对原创者的一种不尊重,也是不礼貌的行为。纸媒的版面紧凑,这是众所周知的,切忌不可因为版面空间的欠缺,而把原创者的作品大幅删减后来填充。 三、正确认识、理解校对工作 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有效补充。出版形式和校对的参考标准《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也在不断更新中,再者,编辑的水平高低不一,有时编辑由于粗心大意,甚至在修改稿件时会产生一些新的错误,此时,就特别能体现出校对在出版物质量的关键作用。校对工作作为编辑工作的有效延伸,应具有“火眼金睛”,主动担负起为编辑纠错的任务。 校对工作中,有时会出现编辑跟校对的矛盾,这种矛盾源于对文学作品的认可度不一致。文学编辑在选作品、修改作品、使用作品的过程中,对文章会产生多次修改,而校对人员只是在最后出版校对的时候进行核校,可见,对文章的熟悉程度,对文章中心的把握,理解其中蕴涵的深意,明显编辑要强得多。但越熟悉也越容易犯错,校对工作不仅可以成为编辑工作的有效补充,更是保障出版物质量的重要一环。 因此,校对和编辑要相互包容、相互学习、相互体谅,只有共同进步才能携手打造出优秀的出版物。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