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云:读书的苦与乐

标签:
文化张景云读书的苦与乐今晚报杂谈 |
分类: 自由典藏 |

|
|||
作者:张景云 自古以来,走在求学路上的学子们,一路前行,孜孜以求,很难品味书中的乐趣。据说,当年屡试不第的曾国藩,为了早日“考取功名”,昼夜苦读。一天晚上,他在屋内来回踱步,一遍遍背书,无奈就是“啃”不下来。此时,躲在屋顶上伺机偷东西的那位“梁上君子”,实在忍不住了,从房上跳下来说:你那书连我都会背了,你也真笨。说完,扬长而去。也许这个玩笑,就是为了告诉我们那时的曾国藩的愚钝与执着,但我还是感受到了读书人的艰辛。 不过,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我还是在读书中感受到了苦中有乐的滋味。如今,我已把读书当作一件愉快的事情。过去那些“耕读之家”,都有“晴耕雨读”的家风,把读书与种田作为家中头等大事。这里既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也有“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更有“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励志。就连酷爱文学艺术的宋真宗也在“点拨”臣民:书中不仅有“黄金屋”,还有“颜如玉”。不过这读书的乐趣,只有读书人知晓,而不读书的人是难以享受到的。正如庄子言:“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其实,读书的真正快乐还在于让人活得明白,看得透彻。读书就是从前人创造的知识中,采撷智慧的光芒,照亮未知领域;向古人借一双慧眼,洞悉漫长曲折的人生路,活出最好的自己。想起《颜氏家训》里的那句话:“幼儿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于瞑目而无见者也。”是的,即使到了晚年才读书,像举着蜡烛在黑夜前行,这也比闭着眼睛什么都看不见强许多。看来古人把读书看作立身之本。我常想,在没有文字的史前,那些茹毛饮血、胼手胝足的先人,是怎样度过那漫长而黑暗的岁月的呢?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个储蓄罐,你投入的每一分努力,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打包还给你……杨绛先生一生酷爱读书,即使女儿、丈夫相继去世,她依然坚持读书、写作,从而度过生命中最孤独难熬的岁月。到了耄耋之年,她仍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令人钦佩不已。 由此我想,你读过的书,吃过的苦,总有一天会凝结为生命中灿烂的微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