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晶:“创作谈”之谈

(2019-12-31 13:22:12)
标签:

文学

何晶

“创作谈”之谈

文学报

分类: 自由典藏
何晶:“创作谈”之谈


“创作谈”之谈


作者:何  晶  原载:《文学报》2019年12月26日第9版 


被催稿,大约是每个写字的人最深的痛苦了,对被忙碌和惫懒双重夹击而久未静心读书的人来说,这痛苦似乎更加一层。愈抓耳挠腮,愈无话可说。读书都在间隙,碎片、零星,也无有惊喜。转而想来,几年来托赖于工作,倒是对一样物事的阅读亦为可观了。

不知从何时起,青年作家在刊物上发表作品,往往有一种标配模式——“作品+创作谈+评论”。自然,这不是年轻写作者的独有待遇,但凡期刊的重要作品,文本之外,常有作者的自我解读和评论者的他者视野,都旨在为读者理解其人其文提供一种解读方案,无论更为切近抑或迷途更远。当然,这也不是近来的盛行,学生生涯中殊为浩繁的作家研究资料索引早已告知我,几多作家的创作谈写得何其漂亮、又提供了多少剖析依据。

但,青年写作者写创作谈的频率似乎高得多。几年来,在阅读青年作家作品时,每每会发现附赠一篇创作谈。无可否认,对于工作而言,它们是受欢迎的,须得承认得了许多便利。因为,无论矫饰与否,创作谈里都有这些青年写作者某些真实的自我袒露,他/她的文学来路和去程,因循的文学传统,择取的目光落点,个人的心绪,独异的生命感觉,甚至某种文学处境,不一而足。其间,有些真诚、热切、虔诚,甚至自傲、混乱、不知所谓都显得有光亮而又可爱。

然而,真的需要那么多吗?又真的有阐释的必要吗?戏谑的说法不难听到,“创作谈写得倒比小说好”,“一个短篇小说就剖析了整部文学史”。事实上,有时候也并不单纯是青年写作者自身的诉求。期刊杂志推介新人作家,自然要让作家做一番自我介绍,面对这条期待汇入已久的文学巨流,年轻写作者们在何以标新立异,以何确立自我、寻求位置坐标上,难免“用力”。而且,正处在拥有无比巨大的叙述欲望阶段的他们,又如何让他们不“话痨”呢?

评论家刘大先说现代文学以来中国文化其实有一种“青春崇拜”,现代工业社会知识迭代快速更新,使得人们对于时间的感受发生了变化,让年轻人有了畏惧感,于是有了“青年”的概念。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如此热切地推出青年作家,或许正是要以他们来证明,在他们的代际上作家整体获得了创作实绩。然而,上述所谓戏谑的说法,又真的只是几句聊以一哂的笑言吗?何种时候,我们约莫想试的还是鸡蛋的味道吧。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