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亮:有书真富贵

标签:
文化周海亮有书真富贵今晚报杂谈 |
分类: 自由典藏 |

|
|||
后来买了房子,三室两厅,其中的一室,自然而然地成为我的书房。装修的时候,我告诉师傅,书房的一面墙,全部做成实木书架。师傅听了很是惊讶,问我,你确定吗?我说我当然确定。我希望自己能拥有一墙书架的书,然后每天坐在书房里,捧一杯热茶,静静地读,我认为那是人生最为简单和纯粹的幸福。 “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多年前,看到这句话,就再也忘不掉了。 后来搬进新房,将所有藏书摆上书架,书架却未摆满。心里便有几分失落——之前一直在为书架挤不下那些书担心,岂料不大的一面墙,竟然可以摆得下那么多书。坐在书房,看着尚空着几格的书架,心中添了几分别扭。 但不满也有不满的好处。如此,隔断间,书的缝隙间,就可以插些小摆件,书架反而显得有了灵气。就像一间空荡荡的屋子里摆上几盆花,马上有了生机。 我买的书杂,买书的渠道更杂。早些年主要在书店买,后来去网上买,有时也会去书摊淘,加上朋友与出版社编辑所送,书越来越多,书架便日益拥挤。到最后,书架里满满当当,挤也挤不下了。于是,只好把新来的书放平,让它们躺在其他书的“头顶”上。然而新书仍然源源不断地来,书架上再也没有哪怕多摆一本书的空间了。于是,书桌上、柜子里、茶几上、窗台上,甚至地板上,都堆满了书。书房成了名副其实的书房,除了一张桌、一台电脑,剩下的空间,全都被书挤满。 就只能再想办法,比如把部分书移到客厅、卧室或者阳台,不过这终究不是办法。于是,开始送书。 说到送书,先说借书。 很多读书人不喜欢把书往外借,我倒觉得无妨。书借出去,让更多人阅读,不正体现了书的价值吗?至于借书的人还不还,那是他的问题,不是借书本身的问题。反正我就经常往外借书。借出去的书,有些会还回来,有些则从借出去的那一刻,便不再属于我。没关系,一本我早已读完的书而已。至于故意不还书的人,别再借给他便是。 我的书不但会借出去,还会送出去,并且送出去很多。当感觉有些书再也用不上了,就会送给别人。所谓旧物易主贵如宝,对书来说,更为如此。 我常常想,其实越是读书人,越不应该对一本书怀有强烈的占有欲。书印刷出来,并非为了摆设,亦不是为了收藏,而是为了阅读。既然如此,让它流传更广,让更多的人把它捧在手上,才更能发挥它的作用。 现在我的书房,仍然到处堆满了书。有时候,即使不为写作和读书,我也会在书房里静静地坐一会儿。越来越觉得,拥有一屋子书,远比拥有别的财富,让人踏实和心安。 所谓“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正是如此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