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化定兴:给理想一点空间

(2019-12-28 10:56:44)
标签:

文化

化定兴

给理想一点空间

今晚报

分类: 自由典藏
化定兴:给理想一点空间


给理想一点空间


作者:化定兴    原载:《今晚报》2019年12月18日第9版
  
       理想这东西,小时候恐怕谈得最多,那时候大家纯真无邪,可以天马行空地说,也不怕被人取笑。可随着年龄增长,人们开始对此讳莫如深。我想其中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随着人的成熟,理想往往不会挂在嘴边,而是深埋心中,然后为此默默努力。二是对于很多人而言,“为了填饱肚子就已筋疲力尽,还谈什么理想”。所以,对于有些人来说,谈理想是件颇不受待见的事。这样的人,当你与其谈理想时,他往往以无赖的态度回敬你:我就没理想了,没理想怎么了?我不是活得好好的吗?

  确实,在很多人都放弃思考的情况下,有没有理想与活得好不好没有必然联系;而且,还有人说,你之所以累就是想太多了。可是,人除了活着,还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如果没有了理想,就失去了思考力,失去了改变自己和世界的力量。

  知识分子无疑是谈理想谈得最多的,因为他们对个人权利与自由、国家社会发展等有深刻洞察,又有治国平天下的参与热情,所以人应该怎样活,一个理想的国家、社会是什么样的,其内心有一杆标尺。

  笔者采访过南开大学教授李新宇先生。他认为,当下中国缺少选定一个梦就一直做下去的人,缺少执著的理想主义者。他认为知识分子不能因为曾经的失败而放弃自己的启蒙立场。据李新宇教授观察,近些年的小说中,作家激情正在丧失,代之而起的是一种世故老人的垂暮心态,一种因洞明世事而遇事不惊的心平气和,一种因历经沧桑而漠视一切的泰然境界和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所谓睿智。他说:“由于这种激情的丧失,一切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奋斗与追求都因其幼稚可笑而无可奈何地让位于对柴米油盐的关注和实际生活条件的获取。”当知识分子也失去了理想,那么意味着“人的主体精神的萎缩与沉没”。

  纵观历史发展,社会的进步都与一批有理想、有情怀的人的艰辛探索分不开。很多时候,他们与所处时代显得格格不入,但正因他们那种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定,才推动着历史前进。现在,大众不谈理想,因为理想总被雨打风吹去;知识分子不谈理想,因为他们开始放弃自我,拥抱世俗。

  其实,理想被现实打败,再正常不过。可惜,多数人会因为理想的一次破灭就心灰意冷,对未来丧失了希望。学者陈晓林说:“一般而言,理想具有永恒性和无限性,而现实却是立即而具体的事象,经由现实而追寻理想,本质上是一种不断逼近的历程,这历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唾手可得的;同时正由于理想本身的永恒性与无限性,经由现实而追寻理想,过程中总还具有危险的成分在内,所谓‘以有涯逐无涯,殆矣’。”然而,人类的魅力不就在于对理想的不断追逐吗?

  刘瑜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给理想一点时间》,意思是一些理想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有“俟河之清、人寿几何”的急迫,否则容易因激进而酿成悲剧。而我想说的是,首先我们要给理想一点空间,如果连理想都没有,纵然是拥有了足够的时间,最终只能“时光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