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桑永海:散文与随笔为何难以区分?

(2019-10-03 08:55:00)
标签:

文化

桑永海

散文与随笔为何难以区

文学报

分类: 自由典藏
桑永海:散文与随笔为何难以区分?

散文与随笔为何难以区分?


作者:桑永海   原载:《文学报》2019年9月26日第23版

 


对散文这种文体,学界早已讨论多年,尽管还在争论,毕竟有了一些基本共识。我想谈一谈“散文”和“随笔”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特别是对随笔这种文体认识的问题。其实,随笔和散文一样,它也应该是个独立的文体,而且由来已久。比如宋人洪迈的《容斋随笔》,那就是随笔体的开山之作,早已被学界公认。这种文体流传至今,已经很久远,奇怪的是直到现在,对这个文体的界定还比较模糊。

这让我想起“美文”的命运。百年前国内就有提倡“美文”,也几度兴起美文热潮,但多年来对美文的内涵和界定,一直是模糊的,以为写得好的散文就是美文。直到2003年,柳鸣九先生在《雨果美文集》序言中,开篇就提出“何为美文?”接下去就写了一段很精辟的论述,说明“美文”只是一个“称呼”或“说法”,不是一种文体,明确指出了美文的特征,阐述了对美文的判定是如何产生的。我认为他的一席论断,扫除了蒙在美文身上的迷雾。我就想,美文的问题在百年后终于获得明确诠释,随笔的模糊性呢?解决待何时?

改革开放以来这四十年,国人思想精神大解放,散文空前兴旺,成为大众化的文体,杰出的散文也层出不穷,流派也多。因为散文随笔的大发展,称呼上出现了一些变化。“十七年”的时候一般只称散文,或“散文报告文学”连称。现在的变化是往往在散文两字的后边还要加上“随笔”两个字,后边的报告文学不见了,叫“散文随笔”。报告文学哪去了呢?原来它和杂文一样,原先都和散文混在一起,后来这两个文体全都独立了。

“散文”和“随笔”它们之间的共性是什么?随笔的独特性在哪里?在我观察看来,它们之间的差异体现在:第一,散文虽然也会有思考议论的文字在,而随笔在某些方面却要更多一些倚重思考和分析的内容。第二,从文章写作的角度和出发点来说,我认为散文更多倚重的是艺术形象构思,记事写人描写景物等;而随笔尽管在行文过程中也离不开艺术形象构思,但斟酌全文布局时,在涉及全文题旨紧要之处,都必须更倚重理论分析和逻辑思维。

总之,进行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艺术形象的构思和相应手法的运用,是散文和随笔的共同之处。随笔的独特之处首先就在于除此之外,对全文进行整体构思和结构布局的关节之处,是要倚重理论分析和逻辑思维的,因而随笔更易于渲染人文思想和精神。还有,随笔比散文更自由更随意,可长文细吟也可小巧玲珑,重知识、重文化、重理性、重议论、重趣味、重个人感怀。

我以为,这就是随笔和散文的主要区别。

还有一个问题,文体之间的区别是要有的,但是不能绝对化,因为在不同文体的边缘处往往是存在模糊性的,并且对于探索性实验性写作,也要给予相应的空间。比如散文和虚构文体之间,有时就存在模糊性,并非黑白分明,非此即彼的。事实上,古今中外许多经典性的散文化小说,都是可以当散文来读的,比如萧红《呼兰河传》、契诃夫的《草原》等。

最早在“十七年”初期,文学概论把小说、诗歌、戏剧曲艺、评论这四大类文体之外的文章,比如报告文学、杂文、随笔、游记、速写等,一概称作散文,那时散文真就是个大杂烩。后来,报告文学和杂文都成为独立文体了,速写这个称呼也没人再提了。现在,只有随笔和散文连在一起称呼,因为这两者相似之处太多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文学在不断发展,随笔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况且网络文学影响越来越大,是不是有一天随笔也会脱离散文,成为一种真正独立的文体呢?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