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康:碎片化阅读的危害

标签:
文化何永康碎片化阅读的危害今晚报 |
分类: 自由典藏 |

|
|||
过去读书,要边读边想,要问几个“为什么”。现在好了,匆匆打开微信或公众号浮光掠影地瞟一眼——能瞟一眼已经给足了面子——赶快点个赞,后面还排着长队等着“批阅”呢。 传统媒体的完整阅读和新媒体碎片化阅读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用脑读,后者用眼瞟;前者吃的是精细的限量版食物,后者吃的是取之不尽的快餐;前者会让某些桥段刻骨铭心,后者则如风过耳……阅读,一旦“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也就丢弃了使用头脑的习惯,大脑就会“萎缩”,思维就会简单粗放。如此一来,有思想的人就越来越少,而“无头人”会越来越多。 “无头人”的概念来自于一部外国电影。电影说的是一个小镇上生活着的人都是无头的,唯有一男青年是有头的异类。他爱上了一身材窈窕的无头少女,交往中,少女无意间摸到他的头,吓得转身就跑。为获取爱情,青年把自己的头切了下来,再去见那少女。少女摸到他没有头了,深情地投入他的怀抱,两人手拉手幸福地走向美丽的黄昏…… 这段视频让我震撼,惧怕。引申开来,如果让网络阅读造就一大批泛阅读的“无头人”,自然会把那些习惯于纸媒精细阅读的“有头人”视为异端。其后果真不堪设想。 我们别无选择地处在一个信息化时代,但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文化和思想也要成为碎片。当我们为瞬息万变的世界喝彩,为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和低成本赞叹,为互联网提供的海量信息叫好的时候,我们还有在阅读中与文字对上心灵密码时的快乐体验吗?还有与先贤隔空对话时的会心一笑吗? 有人断言,文学已经改朝换代。这既是针对社会大变局而言的,也是针对网络文学而言的。社会深刻的改变,自然也会深刻地改变人的习性。便捷和易得会造成人的随意和懒惰,碎片的制造者和乐享者大多就是随意和懒惰的人。英国有句谚语:“懒汉的头脑是魔鬼的工厂。”对此话有多种说法,但在此,我却愿意这样理解:人如果懒于用脑思考了,魔鬼的产品就出笼了。 我们当然不能排斥网络。其实,不论哪类媒介,其传播的东西都应该是头脑的产物。事实上,很多严肃的文字也在依托网络传播,成为网络的精华;好的网络作品也会被出版社从网络上移植到纸张上,成为畅销书。由此可以看出“融媒体”的广阔前景和重要意义。说到底,我们要排斥的是网络阅读的负面糟粕,而碎片化阅读便是其最大的“糟粕”。对此,我们应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过滤,变囫囵吞枣为辨识扬弃。 国外一些企业在开发、经营、管理中,都会推行“头脑风暴”的做法。所谓“头脑风暴”,就是调动员工大脑,以思想碰撞激发全新理念,以灵感触动开启创造性思维。而今,面对纸媒阅读的困境和网络阅读的乱象,也到了该在作者、编者、读者中刮起“头脑风暴”的时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