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施永庆:作家的“来处”

(2019-07-02 23:12:03)
标签:

文化

施永庆

作家的“来处”

今晚报

分类: 自由典藏
施永庆:作家的“来处”


作家的“来处”


作者:施永庆   原载:《今晚报》2019年7月2日第12版



  《红楼梦》第87回中,自称“槛外人”的妙玉与惜春下棋时,看到宝玉前来,便打了句禅语:“你从哪里来?”宝玉一时竟不能回答。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哲人和智者。曹雪芹同样不例外。对于很多作家来说,这个问题的提出与答案都在他们的作品中。 

  那天到绍兴鲁迅故居旅游,慕名已久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呈现在我眼前。说实话,三味书屋还罢了,百草园就是庭院间一块不大的菜地,也确实有着树木、藤蔓、飞鸟和爬虫。但它让我大失所望,因为它太普通了,就是一块在农村随处可见的菜地,让我有一种“看景不如听景”的感觉。但回头重读鲁迅先生的著作,突然就明白,不是我失望了,而是鲁迅先生描绘的是他精神上的“来处”,让我沉浸在其中。此“来处”非现实地理上的百草园。

  在鲁迅先生笔下的世界里,我更多看到的是他在人生的荒原里,不停地探索与追问——即使前面也许没有路,他也不会停下脚步——横眉冷对的神情下,有着精神世界里怎样的宽广与厚重!

  重读先生的著作,可以看到,中间满满的都是他青少年时成长的记忆。这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故乡和根据地。他所有情感的沉淀都在于此。从此出发,他在对抗人生困境的过程中得到了升华。

  不仅仅是鲁迅的未庄和曹雪芹的大观园,还有沈从文的边城、莫言的高密东北乡,都是他们青少年时期精神成长的故乡和以后创作中汲取心灵能量的源泉。这些伟大的作家,将他们的“来处”虚化在笔下的神奇世界里,成为其心灵和精神的容器。

  作家的成长之地,是他的地理上的故乡,也是其精神生发之地。他们每次对故乡的描写,便是以细节写思考、以具体写抽象,以物质写精神的过程。这样,其作品中便呈现给读者一个超越现实的阔大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