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年世墨:林语堂与《红楼梦》

(2019-06-27 19:18:20)
标签:

文化

年世墨

林语堂与《红楼梦》

文摘报

分类: 自由典藏
年世墨:林语堂与《红楼梦》

林语堂与《红楼梦》


作者:年世墨  来源:《文摘报》2019年5月28日第6版


  


       1916年,林语堂从圣约翰大学毕业入清华大学任教,蓦然发现“因为我上教会学校,把国文忽略了,结果是中文仅仅半通”。这让心高气傲的林语堂感到羞辱。“为了洗雪耻辱,我开始认真在中文上下工夫。首先,我看《红楼梦》,借此学北京话。袭人和晴雯的语言之美,使多少想写白话的中国人感到脸上无光。”

  自此以后,《红楼梦》就成为林语堂写作的范本和灵感的来源,他笔下的《论泥做的男人》《家庭和婚姻》《中国人的家族理想》等一些散文随笔,均或多或少可读出《红楼梦》的“影子”。

  随着对《红楼梦》的迷恋加深,林语堂动了将其译为英文的念头,然而又担心巨大的文化差异会造成西方读者的阅读障碍,所以决定直接用英语创作一部《红楼梦》式的现代小说,不无“试水”之意。于是,便有了完成于1938年至1939年旅法期间的《京华烟云》。

  林语堂也丝毫不掩饰《京华烟云》对《红楼梦》的模仿,他在致郁达夫的信中说,其中“重要人物有八九十,丫头亦十来个。大约以红楼拟之,木兰似湘云,莫愁似宝钗,红玉似黛玉,桂姐似凤姐而无其贪辣,迪人似薛蟠,珊瑚似李纨,宝芬似宝琴,雪蕊似鸳鸯,紫薇似紫鹃,暗香似香菱,喜儿似傻大姐,李姨妈似赵姨娘,阿非则远胜宝玉”。而以创作一部小说作为翻译一部小说的前期准备,这在世界文学史上恐怕都是绝无仅有的。

                                                                                                                                        

                                                                                                                   (原载《今晚报》2019.5.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