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博:端午节的民间信仰

标签:
文化方博端午节的民间信仰今晚报 |
分类: 自由典藏 |

|
|||
笔者藏有一本1926年出版的《民间之图像》,作者为法国人那世宝(Albert 在端午节一章中,有一幅画名为《神符》,其在一黄纸上画一人,头扎发髻、颔下飘髯、身着道袍、脚踩道靴,显然是道家装束。此人左手端杯,右掌持剑,宝剑竖直朝天,剑端幻化火焰,火焰下端,一只蟾蜍,仰面朝天。蟾蜍是五毒之一,灭五毒,驱秽气,当与端阳相关。但那道家乃何方神圣,笔者颇为不解。 近日查阅《大公报》,报纸在1934年6月16日刊登的《端午节应节品的来源》一文为笔者解开了谜团。文中记述了五类应节之物品,分别是:粽子、艾叶、葫芦、神符与神像、赛船。在神符与神像一节中写道:“在晋人葛洪所撰之《抱朴子》书上有:‘夏时午日,朱书赤灵符,着心前,以辟兵疫百病。’又在《岁时杂记》上载:‘端午,都人画天师像以卖。’又‘作泥塑张天师,以艾为须,以蒜为拳,置于门上。’有符咒可以避邪的,有张天师可以避鬼怪。”不过,文中也坦言,由于涉及封建迷信,在当时“这种风气似乎是很少的了”。由此推断,《神符》上所画的道人,当是张天师无疑。这张画巧妙地以神符为载体,将张天师袪五毒的寓意融合其中,是端午渊源的集中体现。 民国的盛夏,虽神符与张天师也难寻身影,不过钟馗在坊间还是颇为流行的。每届重午,百姓多张贴钟馗于门上,以祛凶避祸。甚至,北平古物陈列所也瞧准商机,发了笔小财。1931年6月10日《大公报》就曾以《十万钟馗》为题报道:“北平古物陈列所收藏着前清慈禧太后御笔石刻钟馗像三种,全部跃跃欲活。古物陈列所当局乃在此端午节中,大投其机,拓印朱砂钟馗像十万张,向民众售卖,因此极得民众欢迎。虽每张售价大洋八角之多,商民因为御笔钟馗,珍贵有灵验,纷纷购买,大有不胫而走之势。” 如今,不管是神符,还是张天师与钟馗,都已退出历史舞台,逐渐被其他风俗所取代,也可谓民间风俗的新陈代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