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骆飞:就差一块钱,凭啥他是贫困户

(2019-05-29 18:06:19)
标签:

时评

骆飞

就差一块钱

凭啥他是贫困户

文摘报

分类: 自由点击
骆飞:就差一块钱,凭啥他是贫困户

就差一块钱,凭啥他是贫困户



作者:骆 飞  来源:《文摘报》2019年5月7日第3版

  

    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基础,直接关乎脱贫成效。由于区域条件不同、发展态势有别,国家统一制定的识别标准在地方如果只是简单套用,难免会加剧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临界户”之间的矛盾。

  贵州一极度贫困乡干部表示,参加扶贫工作几年来颇有感触的一点是:贫困户识别固然有标准,但过于死板的“严格执行”往往会带来“1块钱困惑”——“就差1块钱,凭啥他是贫困户”是扶贫干部面对许多“临界户”要反复解释的问题。“其实贫困户与‘临界户’、非贫困户有时区别并不明显,精准识别没有简单方案,恰恰要辅以多方面的参照,让‘简单问题复杂化’。”该干部说。

  可能的矛盾还不止于此。正如另一位基层干部所言,有的贫困户是因为懒惰、不思进取而致贫,为求“全面脱贫”,政府只能硬着头皮为这些贫困户“兜底”,如此安排常常招来村民调侃“懒人偏有懒福,勤人累断肋骨”。不少干部认为,部分地区扶贫政策仍存在“吊高胃口”的情况,因“福利陷阱”激化的“贫困户-非贫困户-干部”之间的“三角矛盾”,值得重视。

  还有扶贫干部提到,当前有的爱心企业下乡扶贫,往往直接发钱,更容易激化村民之间的矛盾。“不患寡而患不均”一直是百姓信奉的道德准则,直接发钱既容易让没有得到慰问的人“眼红”,还会让人怀疑安排有“猫儿腻”,是不是背后有政府工作人员优亲厚友的动机?而这样“简单粗暴”的扶贫方式,也容易滋生个别贫困户的“等靠要”思想,认为“馅饼总会有的”,不愿下力气靠自身努力脱贫。

  专家建议,在加强精准帮扶的同时,还应“左右兼顾”,加强对“临界户”的引导和扶持。精准识别固然要按政策办事,“挤水分”执行,还应加强村民评议、政策公开,并引入多元识别参考机制,综合多项指标予以判断。如贵州省毕节市实施的“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有没有读书郎),即是可推广的经验。

                                                                                                                                                  ( 原载半月谈微信公号2019.4.29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