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善:胡适说新文学

标签:
文化陈子善胡适说新文学今晚报 |
分类: 自由典藏 |

胡适说新文学 |
作者:陈子善 |
|
胡适关于新文学的论述非常丰富,绝大部分都已收入各种胡适文集和全集,研究者也早编过《胡适学术论集·新文学运动》(姜义华编,1993年北京中华书局版)等专书。本书则力图另辟蹊径,从胡适关于新文学的“主张”、胡适自己创作新诗的“尝试”和胡适对他人五四时期新文学尤其是新诗创作的“评点”三个方面,展示胡适对五四新文学的重大贡献。
《文学改良刍议》是胡适成名作,与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一起启新文学运动之端,影响深远。《文学革命运动》是胡适长篇力作《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的第十节,之所以只入选这一节,一则限于篇幅,《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无法全文照录;二则这一节相对独立;三则入选这一节有先例可援,1930年亚东图书馆版《胡适文选》、1934年张若英(阿英)编《中国新文学运动史资料》和1936年阿英编《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集》都入选了这一节。《逼上梁山》是胡适首次详细回忆新文学运动的起因和演进,而《〈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导言》是胡适从理论上进一步阐述新文学运动,以确立新文学运动话语权的重要文献。这些篇章都非选不可。
胡适的《尝试集》是新文学第一部个人新诗集,他为此书初版、再版和增订四版都写了序,书中“尝试篇”和“去国集”又另有序。这次编选把《尝试集》所有序言全部编入。这些长短序言集中在一起颇有规模,从中可以领略胡适“尝试”新诗的思想变迁和探索过程。《谈谈“胡适之体”的诗》虽然是后续的讨论,仍大大有助于了解胡适一以贯之的对新诗的基本观点。
作为五四新文学的核心人物,胡适《谈新诗》对新诗创作在新文学运动中特殊地位和作用的探讨,以及对康白情《草儿》、俞平伯《冬夜》、汪静之《蕙的风》等早期重要新诗集和陈衡哲小说集《小雨点》的品评,都从文本细读的角度体现了胡适的新文学观,也颇具启发。
特别有必要指出的是,本书还依据手稿编入胡适的三篇集外文。《〈中国新文学大系〉感想》和《重印〈新青年〉感言》两篇虽然短小,只是三言两语,却都言简意赅。《〈尝试集〉第二篇初稿本自序》录自《尝试集》第二稿初稿本,胡适当时弃而未用,今天读来却有不容忽视的史料价值。这三篇都是首次编入胡适作品集。且录最短的《重印〈新青年〉感言》:
“《新青年》是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划分一个时代的刊物,最近二十年中的文学运动和思想改革,差不多都是从这个刊物出发的。我们当日编辑作文的一班朋友,往往也不容易收存全份,所以我们欢迎这回《新青年》的重印。”
胡适与商务印书馆渊源很深,当年其重要著作《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白话文学史》(卷上)、《胡适论学近著》和《胡适留学日记》等,都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而今,《胡适说新文学》在五四百年纪念之际列入商务“碎金文丛”推出,窃以为正其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