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俄罗斯文学在中国

(2019-04-21 23:17:28)
标签:

文化

俄罗斯文学在中国

新京报

分类: 自由典藏
俄罗斯文学在中国


俄罗斯文学在中国



 原载:《新京报》2019年4月20日第B1版

  

    从时间上看,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译介过程,和中国新文学的萌发、发展脉络大致吻合。其在中国受到关注,即在“五四”时期,可说是有百年历程。彼时的中国作家、思想家在俄罗斯文学中主要寻找的是思想。思想性也是俄罗斯作家写作的一大特点。他们往往集作家与思想家于一身。我们从鲁迅、巴金等名家的作品中都可窥见其影响。

  上世纪50年代,中苏进入蜜月期,海量苏联文学被译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静静的顿河》《海鸥》等更是被广泛阅读,不仅影响了作家的创作,还塑造着人们的思想,甚至成为生活指导。相比文学的艺术意义,其教育意义更为突出。

  之后随中苏政治关系疏离,译介热度骤然冷却,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慢慢恢复。来到新世纪,英语和西语文学受到更多读者青睐,俄罗斯文学的处境似乎变得尴尬。“俄罗斯文学衰落”的说法开始出现。真是如此吗?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刘文飞并不这样认为。他认为,俄罗斯文学在当下的中国才回归到文学本身,对它的接受才是正常的。“金色俄罗斯”丛书主编汪剑钊在选择丛书时,也最注重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至于意识形态,已不是译介标准。这一看待俄罗斯文学视角的转变,也许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伟大。俄罗斯优秀作家所保有的真正的知识分子姿态,肩负时代责任和使命的勇气,永远不会过时,也将持续给我们以启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